電影《華爾街之狼》在6月10號這一天和美國三座城市的觀眾見面,終於是一展芳容,這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挺不容易的過程。
當然,對更多人而言,這部電影前前後後實在太能折騰了。
起因是華夏春節檔期裡兩部頭部作品《火星救援》和《火蟻》的競爭。
中途拍攝牽扯到劇組的誠信操作以及轉進到嘻哈圈裡的DISS發歌。
再後涉及到Billboard HOT 100單曲榜單的競爭和本土頂級歌手的下場。
最後就是電影點映面向觀眾後迅速引起的熱議和爭論。
隨便數一數,不同國度的天后、影帝、天王、嘻哈大佬、頂級製作人,這是已經露面的就為數不少,還有磨刀霍霍做著完全準備才願意下場爭個臉面的就不知多少了。
可以說,音樂之爭牽扯到高階歌手就有些變味,讓波瀾不僅僅侷限在藝術層面,也讓很多人因此就忽視了電影的事情。
偏偏,《華爾街之狼》一經上映,硬生生又把大家的注意力給扭轉過來。
這是一部什麼電影?
它在點映時的熱議是否能延伸到上映?
電影票房又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
以及,最重要的一點,把這部電影折騰出來的那位核心人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紐約時報》的記者安妮抱著這樣的疑問和微妙複雜的心情在電影《華爾街之狼》點映後的第三天採訪到了電影導演、【WTF】主唱甘敬先生。
這是這個權威媒體與甘敬的第三次交集,也是安妮的第二次。
相較於上次在巴黎採訪甘敬,這一次安妮要好奇的多,也謹慎的多,她還清楚記得巴黎時這個東方男人說過的話。
——他要用美元搭建劇組和招徠演員,並且深信美元有著這樣的魔力。
安妮為此還在上一次的稿件中給予了記者的告誡:“不要迷戀美元,它是天堂,也是地獄。”
現在看起來,甘敬好像是用美元編制出了天堂?
安妮坐在會議室裡等待預約好的採訪,心裡的念頭一個接著一個的冒出來。
上午十一點鐘,會議室裡走進一位東方人,卻是甘敬的經紀人賀月。
“不好意思,甘哥最近連軸轉,身體有些不適,我們把採訪放在他的房間吧。”賀月是來通知情況變動的。
安妮驚訝道:“甘敬導演生病了嗎?”
“感冒,發燒。”賀月言簡意賅,側身道,“接受採訪沒問題,但儘量是要個舒適的環境。”
安妮點點頭,十分理解。
不過,等她見到正主看到他臉上的蒼白,忽然就有點對不上,這位在紐約攪動風雨的導演看著真有點虛弱。
“安妮,嗨,又見面了。”甘敬從沙發上稍微起身,衝著走進來的記者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