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上映的熱度可以透過多個方面看出來,影院上座率、宣發點選量、院線排片率、渠道預售額、首日票房數等等。
網際網路時代可供統計的因素越來越多,但也因此容易被資料混淆和誤導。
首映日結束後的第二天,甘敬坐在301的病房裡拿到了合作伙伴【上圖】的資料,順便也在和很多有心人一樣等待《功夫》的首日票房。
“張天順,你的團隊以後再負責宣發的時候多注意【上圖】相關的討論,我讓賀月和它的運營組聯絡,這一份就是他們分享過來的資料。”
甘敬把文件放在了小圓桌上,今天是要在病房裡當一當老師了,好在女兒很精神,絲毫沒覺得被打擾,反而很感興趣。
或許,以後可以把她往她小姨的方向培養?管理企業是不是也很有成就感?
甘敬若有所思的目光對上甘學思的眼睛,直讓後者心裡有些打鼓,自己已經摔斷一條腿了!
“關鍵詞對比,《大聖》和《功夫》?牛康平和甘敬?趙函和甘敬?節目?通告?”張天順仔細閱讀老闆遞給自己的文件,上面的資料一條一條的很是條理清晰,赫然正是兩部相互競爭的電影資訊。
張天順對資料比較敏銳和信任,認真看完之後等待老闆和俞婧副總交流完畢才開口道:“很多資料上我們都比《大聖》高,這是好事,我會多注意這方面的營銷的。”
甘敬微微一笑,拿過文件,搖頭道:“資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我是想讓你看上面被細分出來的部分,首映時間都是7點鐘,他們的時長要多10分鐘,電影放完他們是8點50,我們是8點40。”
“這上面幾行的資料就是【上圖】平臺的同一時間段對比,首日結束後8點40,這到12點鐘是有3個小時零20分鐘,有關《功夫》的討論量是4780萬,上週有關《大聖》的討論量是2150萬。”
“平臺的運營組沒有給出這個討論量的計算,但據我觀察來看,【上圖】沒有像影視論壇開闢專題,目前的資料都是自然資料,你明白我的意思了麼?”甘敬問道。
宣發總監張天順緊皺眉頭,只覺心裡有點迷糊又好像有亮光一閃而過。
甘敬看了眼俞婧,後者正在不斷重新整理華夏電影線上的官方資料,很顯然,現在還沒有公佈出來。
他微微搖頭,語調變得有些緩慢,聲音卻微微提高一度:
“院線為什麼敢要那麼高的返點?票房去稅之後,他們已經是能分到將近60%的份額了,為什麼還要索取?片方又為什麼甘心送錢?”
張天順作思考狀。
“院線覺得他們手握影院資源,只要拿排片率就可以堆出高票房,他們的邏輯是,如果質量相差不多,院線用排片率可以決定一切。”
“如果是以前,院線的排片是重中之重,片方哪怕不惜給出8%、7%、6%都要爭取最高的排片量,因為那時候沒有【上圖】這樣的平臺,手機隨時隨地的可以討論,像華夏電影論壇商業化後也是資料失真嚴重。院線推出來的就是好的,就是要觀眾看的。”
張天順聽著老闆淡淡的聲音怔住了,他忽然想起前幾天那份來自老闆的花裡胡哨的雞湯——“他們有件事沒有弄清楚,現在已經是電影口碑的變革時期了。”
“我觀察了一陣,【上圖】對資料的真實性把控的很好,影視公司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把戲也沒有太過展開。”甘敬笑了兩聲,“我很希望【上圖】平臺能這樣堅持下去。”
張天順的嗓子眼有點乾涸,作為一名從事宣發的資深人士,他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以前的時代,院線和影視公司聯合起來可以把電影硬生生塞給觀眾,現在不同了,大社交平臺下的資料是可以互動的。”
甘敬的聲音變得逐漸激越。
“變革已經發生,那群人還茫然不知。”
“他們手握排片沾沾自喜,觀眾已經在上圖裡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