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號,京城電視臺《演員》錄製現場,觀眾雲集,導師落座,嘉賓齊聚,正是在進行第三期節目的錄製。
“觀眾朋友們,看看旁邊的人都回來沒?我們的第二組演員就快登臺了。”主持人是位業界戲骨廖悠,因為是錄播節目,所以他在間隙期間說話也比較隨意,這是不會被剪進去的。
臺下觀眾發出零星的笑聲和應答,嘉賓和導師也正色了幾分。
廖悠闇暗點頭,剛才那話主要還是和導師、嘉賓說的。
過了五分鐘,廖悠耳麥裡傳來了導播的聲音,他便挪動了下位置拿起了手卡,認真說道:“今天我們請到的第二組挑戰演員,其中一位因為出演了《戀心》《驚夢》而在業內深受好評,她就是劉黎雯。另一位,他曾出演過風靡一時的《時光舊事》,他就是甘敬。”
觀眾熱情的掌聲響起,這掌聲大多是衝著前者劉黎雯去的。
錄製現場的觀眾是免費抽選的,但是電視臺有提前做過問卷調查,做出一些有傾向性的選擇,比如,你看過劉黎雯主演的《驚夢》嗎?
今天到場的不少觀眾就是在這種類似問卷操作下篩選出來的。
表演結束後,演員晉級時的評分會由導師、嘉賓、觀眾三方共同打出按照加權比例確定最終結果——這當然只是一些影響比賽結果的小技巧,最狠的還是最終剪輯。
不過儘管有些圈內知道的問題,但前三季《演員》確實是有儘量的保持公正,偶爾才有一些的爭議晉級選手是對節目收視率有促進,對落敗選手也未必是壞事。
選手或者說演員,他們大多數人的目的還是曝光度,爭議是一個相當好的手段。
臺下燈光暗淡,舞臺燈光亮起。
佈景完畢,簾幕拉開,兩位演員呈現在了大家面前,監獄模樣的木杆、地上的枯草、劉黎雯和甘敬的服飾,一副戲中場景。
《大上海》是一部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所以,這樣的作品對於選手演員來說其實是一項挑戰。
理所當然的是,大家目光很自然的就注意到這部經典電影中的女主角,也就是此刻臺上的女演員劉黎雯,她現在半跪在監獄裡,雙手抓住木樁,表情乞求的看著外面一身西裝面色憔悴的律師男演員甘敬。
“石秋,你一定要救我,一定!”劉黎雯說著兩人對戲的第一句臺詞,她的表情裡滿是惶恐不安,又帶一絲希望。
這不是舞女嘉雲的第一次入獄,上一次正是這位同鄉律師救下了自己,那時,他還是學徒。
甘敬一身西裝,帽子已經摘掉放在了一邊,皮鞋上沾著泥土——不得不說,節目道具組的細節處還是頗為讚許的。
“是你指使的麼?”甘敬緩緩說出了自己的臺詞,低沉沙啞中透漏出一抹痛心。
作為一名律師,他得保持平靜,可在暗戀的女人的面前,他又不容易保持平靜。
劉黎雯感覺監獄外的甘敬帶給自己的狀態和想象中有些不同,可是來不及細想就繼續把戲演下去。
“不,不,我怎麼可能指使?我是受害者!我還是受害者啊!”劉黎雯一下子站了起來,她猶如困獸般原地打轉,聲音變得尖銳高亢,“我已經是大明星了!我怎麼可能去殺人?!我難道要毀了我自己嗎?”
甘敬暗暗點頭,這個劉黎雯之前那麼有自信可見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情緒處理上挺到位,能看出她是有精心模仿昨天晚上看的那部《大上海》裡女主角的表現方式。
怪不得她之前說自己是方法派,還挺典型的。
只是,單純的模仿而不演出自己的特色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