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親王看了一眼太后,見太后沒有生氣,繼續說:“這是帶子的貴子,民間也多有這樣的做法,為的就是開枝散葉。”
“是啊,太后,毅親王說得有理,如今皇上無嗣,沒有太子。朝中人心惶惶。”莊郡王附和道。
榮親王皺著眉頭說:“七叔,八叔,侄兒不能認同你們的說法。皇上正當青壯年,後宮嬪妃也都是生育的年紀,皇子會有的。”
“老六,你剛娶媳婦沒多久,不懂這些生孩子的事兒。皇上大婚已經八年,到現在一無所出,連個公主也沒生下來。我們能不著急嗎?”
“老六,咱們如今議的是皇長子,又不是太子,你著什麼急?”東安郡王不懷好意地挑撥。
“三哥,你說這話就不對。我當然知道今兒立得是皇長子,不是太子,這麼大的事兒,皇上不在,咱們恐怕不好做主吧?”
東安郡王被問住,瞬間反口說道:“既然這樣,太后去催一催皇上,或者咱們移到紫宸殿也行。太后您看怎麼辦?”
太后漠然地說:“議就議吧。”
東安郡王一聽來了勁兒,湊到太后跟前說:“太后,兒子的長子,您的孫子今年都已經十歲了,不僅熟讀四書五經,拉弓射箭樣樣精湛,最適合過給皇上當養子。”
北平王一聽,著了急,趕快湊到太后和東安郡王兩人之間,也言辭懇切地說:“天后,皇長孫現在都已經十八歲了,去年跟著貢生們一起參加了殿試,一舉點了探花。”
東安郡王將北平王往後一拉,赤眉白眼地說:“大哥,你說你的,擠到我跟強,擋住我跟太后說話是幾個意思?暖閣裡到處都能站,你偏偏擠到我跟前兒。”
北平王不甘站在後面,也伸手拉了東安郡王一下,說:“你也別湊在太后跟前兒,太后又不是聽不到。站到後面!”
聽著北平王的語氣中帶有大哥命令小弟的意味,東安郡王心中十分不爽快,冷笑著說:“大哥,大世子那點兒學問你能跟太后顯擺?”
“老三,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怎麼說不得?”
“去年,小世子們聚在一起玩耍,我聽二哥家的弘悅說弘宜連四書都不能通背。”
“不能通背,怎麼點的探花,真是可笑!”
“大哥,您別生氣,弟弟只是道聽途說,沒有別的意思。”
“當著太后的面兒,能胡說八道嗎?真是豈有此理。”
太后端起手邊的茶水,慢慢悠悠地喝了一口,緩緩地說:“去叫老二回來,就說哀家請他回來。”
魏公公得令,趕快抓住小林子,讓他去追西寧王。
“太后,您不會真要去跟弘悅對質吧?”東安郡王不懷好意地說。
“太后……”北平王也有點心虛。
太后不知可否,只說:“你們的心思,哀家都知道,你們都擔心皇帝沒有子嗣,會讓社稷動盪。”
“是啊太后,國不可一日無嗣,當年,宋哲宗沒有子嗣,朝中大臣為了立嗣分成幾派,相互打壓,相互垢害,致使大宋王朝由強轉弱,這都是血淋淋的前車之鑑。”毅親王流著淚說。
“老八,你也別哭了,事情哪裡就到了你說的地步。哲宗年老無後,皇上正當青壯,哪裡就到了無後的地步。”
毅親王有些失言,趕緊又跪下說:“太后,我不是說皇上無後,我是說,皇上若是有了皇長子,也能堵住大臣們的嘴。”
太后放下茶杯,皺著眉頭說:“毅親王,你也一把年紀了,不要總是輕易跪來跪去的,哀家也沒怪你。起來坐下說話。”
“謝太后!”毅親王踉蹌著起身,偷偷地瞟了東安郡王一眼。
“太后,八叔說得也對,先立皇長子,慢慢開枝散葉。”北平王依然想推薦自己兒子為皇長子。
“大哥,我說句不該說的話,弘宜已經十八了,皇上冷不丁弄這麼大一個兒子在宮裡,皇上肯定不答應。”
“你怎麼知道皇上不答應,你又不是皇上肚子裡的蛔蟲!”
東安郡王瞥了北平王一眼,不屑地說:“皇上今年二十四,皇長子十八,將來皇上的親兒子有這麼大一位哥哥,你覺得好嗎?”
“這有什麼不好的,弘宜已經長大成人,順便能給皇上分擔一些勞累。”
東安郡王一臉不可思議地望著北平王,陰陽怪氣地說:“分擔什麼?大哥,弘宜還沒入嗣就想僭越越?”
“老三,你不要胡說八道,我不這個意思。”
“好了好了,不要吵了,等著老二回來,再說吧,先都坐下。如今年紀都大了,反倒不如小時候和睦,外面還站著十幾位大臣,你們哥倆就這麼吵起來了!”太后一臉憂傷地說。
“太后,兒子是被老三氣糊塗了。”北平王瞪了東安郡王一眼。說道。
“坐下吧,等著老二回來。”太后壓抑著心中的怒氣,用最輕緩的語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