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萱就這樣被送了回去,她甚至連哭訴辯白一句都沒來得及,便被女官和婢女扶著出了普寧寺。
李麗晗看著軟倒在宮婢手中面如死灰的雲貴妃,毫無半點憐憫,既然動手要害人,就該承受報應,這是公道。
皇后臉色也是淡淡的,吩咐杜尚宮:“讓人準備好,一會去施粥後就回宮,不必再去九成宮了。”
杜尚宮看著皇后冷漠的臉色,心裡嘆了口氣,也知道皇后是因為聖人的態度傷了心。
她輕輕嘆口氣,低聲答應著,下去安排去了。
殿中的其餘人也知道眼下情勢複雜,不敢再多說,都規規矩矩地跟在後面。
到了普寧寺前的粥棚裡,聖人與皇后並肩而立,笑著給百姓施了第一碗粥。
皇后溫柔慈愛地笑著,將粥碗親自端到一位老嫗手中,又讓宮婢扶著連連謝恩的她起來坐在一旁,說了幾句家常才回了榻席上去。
聖人對百姓們的感恩十分滿意,讓各處粥棚都開始散粥,自己倒是轉頭與太子等人道:“你們可知朕為何要在臘八之日施粥?”
太子為儲君,聖人問政,他自然是不敢落後,不假思索地叉手一揖:“兒臣以為,聖人此舉是昭示仁德之政,聖賢曾雲,非仁德無以治天下,施粥之舉便是體恤百姓之苦。”
他說得十分仰慕,滿是讚美之詞,然而聖人卻是皺了皺眉,問越王與吳王:“你們以為如何?”
吳王苦苦思量著,好一會才道:“兒臣以為太子殿下說得是,此舉也是為了彰顯我大周國力雄厚,百姓都得聖恩庇佑……”
後面他也說不下去了,只能乾笑幾聲作罷。
越王卻是仔仔細細想了想,才道:“施粥之舉所為有二,一是撫慰百姓,昭顯皇恩,另外也是聖人在體察民情。”
聖人有了興致,望著越王:“你細說說。”
越王欠身:“兒臣聽聞施粥之時百姓之中多為貧苦老弱,非貧寒無食不會討要一口粥以果腹,所以施粥正可以體察民情,所有飢寒甚重,流民四起必然是有災疫,雖然身居廟堂之高,也可藉此窺見民情社稷。”
聖人大笑,點頭道:“伯庸所言不錯,這才是上位者該有的心懷,不但要施仁政撫慰百姓,更要用心體察民情,不僅用耳聞,更要用眼看,治國之術便要如此。”
他伸手點點越王:“可見你近來很是用了心。”
越王忙叉手作揖:“兒臣謝聖人誇讚。”心裡卻是鬆了口氣,又多了幾分得意,看來先前安國公世子駱瀚如說的不錯,這些是他先問了駱瀚如特意記下來的,果然聖人問起了他們來。
一旁的太子臉色很是不好看了,他陰沉沉看了一眼一旁的越王,自然沒有錯過越王臉上的得意,嘴唇繃得更緊,努力壓著心裡的怒火。
他們身後的上官瑾與駱瀚如也聽到了越王的回答,上官瑾不由地看了一眼駱瀚如,若有所思地沒有開口。
李麗晗卻沒有心思關心這邊的事,她正被李麗敬與張柏娘拉著在說方才的事。
“……方才真是嚇死我了,那長明燈的火苗怎麼會是綠色的,瞧著好不駭人!”李麗敬拍拍胸口,驚魂未定:“我剛進去瞧見便嚇得退了出來,還有幾個娘子嚇得躲了出去老遠。”
張柏娘也是小臉煞白,低聲道:“我阿孃說只有那些荒郊野外的鬼火才是那般模樣,在菩薩跟前會有這個模樣,必然是妖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