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清晨。
倪若榮正在接待兩位客人。
這兩位客人一位是倪若榮的朋友,不知名的導演張帆。張帆其實是學土木工程的,但是折騰著折騰著,不知怎麼就開始拍電影了。
張帆拍過矮大緊的一部青春片,算是小小的成功了一下,畢竟很多導演也就停留在幫企業拍廣告的層次。
另一位客人畢竟特殊,就是華夏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大劉。
大劉長得普普通通,生性木訥,羞澀的很,彷彿是一個傳統的秀才。不過大劉真正談起事物來,卻很有一番見解,談吐之間充滿一種思想。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畢竟是著名科幻小說家,曾經屢次獲得華夏科幻小說的最高獎項星雲獎,前兩年其大作《三千體》榮獲雨果獎。這是亞洲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人,實屬於華夏的驕傲。
張帆一向就是一個科幻迷,更是大劉的粉絲,他在好萊塢學習的時候,被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震撼,有了效仿的心思。
這世界上,最能體現大片的,就是科幻片啊!
好萊塢一向盛產優質科幻片。
硬科幻的比如《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而居然拍攝於六十年代。
太空歌劇型別之中,以《星際迷航》系列和《星球大戰》系列膾炙人口。
其它諸如《終結者》、《阿凡達》、《變形金剛》這種火爆全球的大片,也都是科幻電影。
甚至近些年火熱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本質上依舊屬於科幻片,雖然這樣的科幻片軟的要命,但還是科幻。其所有天馬行空分設定,都是基於科學幻想。
這令張帆意識到,想要拍出風靡世界的電影,科幻片不見得是唯一的選擇,但科幻片必定是首選。
於是張帆想拍華夏的科幻片。
華夏不缺好的科幻素材,光是大劉的作品,適合拍電影的就一大堆。拍一個媲美漫威電影宇宙的大劉科幻宇宙出來,都不在話下。
大名鼎鼎的《三千體》版權上有問題,而且《三千體》場景宏大,概念超前,拍攝難度之大,連好萊塢都不敢挑戰,張帆還是有自知之明,沒敢打《三千體》的主意。
最適合拍電影又充滿正能量的《鄉村教師》,版權在導演浩哥手上,浩哥自己打算拍,張帆就沒有辦法拍。
《球狀閃電》雖然規模不大,但是設計世界大戰,不符合和平的主流。《吞食者》同樣是對技術要求過高。
至於《帶上她的眼睛》、《華夏太陽》也由於種種原因,無法拍攝。
最後兜兜轉轉,落在張帆手裡的版權,就是這一部在大劉小說之中不算太出彩的《流浪地球》。
張帆和倪若榮是多年好友,在得知張帆想要拍《流浪地球》之後,倪若榮很感興趣,專門把張帆和大劉請上門,想聽聽他們的想法。
如果合適,倪若榮就敢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