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風閣,正在上菜。
向天歌安排的滿漢全席上桌了,十葷十素。
他走到餐桌前,展開他的演講。
這些上桌的菜全是野味,散發出一股自然的味道。
向天歌滔滔不絕的介紹著這桌美食,甚至講起了關於他們店食材的選擇,全部純天然,無公害。
除掉豬蹄子、紅燒娃娃魚、清蒸野生麂子肉,還有頗多野味。
向天歌在服務員將菜全部上完後,向天歌為向幾位大美女展現自己,開啟了長篇大論。
他說:
用野味當餐食已經成為一項大華國人特有的飲食偏好,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土裡鑽的一律都吃。
野雞,野鴨,野豬,野兔子那也只是入門,敢於直面猴腦熊掌穿山甲的才是老饕。
在野味黨看來,肉也分三六九等。
所謂家養的不如散養的,散養的不如野生的,野生的不如珍稀的,珍稀的不如瀕危的。
總之物以稀為貴,味以稀為美。
然而美食界早就粉碎了這一謠言——野味並不比普通肉好吃。
事實上,人類自打學會生火以來,對於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好吃,什麼難吃,已經探索了幾千年。
今天的雞鴨豬牛羊佔領人類餐桌,就是古往今來無數吃貨用嘴投票的結果。
而野味缺少烹飪傳統,只能滿足獵奇心態,美味做不好了屬實難吃。
不好吃?那就跟你談營養!大華國人呢向來迷信以形補形,尤其愛把珍奇異獸當成食補聖品。比如穿山甲愛鑽,就以為吃了能變金剛鑽。還有熊掌,湊齊了一對吃,分分鐘能練就鐵砂掌。還有吃猴腦補腦,吃虎鞭補鞭,吃鷹翅…呃…大概能上天。四個字概括就是,吃啥補啥。
然而這種歪門邪道除了能壯大保健市場外,一文不值。
現代營養學早已證明,野生動物大都沒啥特別的營養價值,所謂奇效?然並卵!
儘管官方說破了嘴,依然阻止不了部分人用野味調劑生活花式炫富。
他們頻繁出入酒店會所農家樂,不光自己吃還請別人吃,價格不菲動輒上萬,這吃的哪是飯,是面子和路子。
在部分地區,吃野味還是一種高階的行賄手段。
往往野味越少見,領導就越有面兒,辦事自然快人一截。
這算是繼送錢送房送車送古玩之後的又一送禮姿勢。
不過一旦被曝光,還是得進去撿肥皂。
大華國人非常愛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外國人不敢吃的東西,在我們大華國人眼力都是非常好的食物,尤其是對於一些野味,大華國人尤其的喜愛。
不過一般所謂的野味有兩種,一種是肉類的食物,比如說野雞、野兔等動物,另外還有一種野味是指的採集來的野菜野果子等。
生物鏈有個富集作用,即生物有將環境中低濃度的化學物質,透過食物鏈的轉運和蓄積達到高濃度的能力,如僅農藥DDT最終在水鳥類體內含量可為原水含量的833萬倍,陸地生物也一樣有富集作用,而現在全球環境普遍受到汙染,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惡劣。
人體作為生物鏈的最高階,如果食用了這些富集農藥殘留的動物,對健康也是不利的。
食用野生動物易患多種疾病,因為野生動物可能患有多種疾病,其腦、血液及肌肉中含有病毒、寄生蟲(如肺吸蟲、血吸蟲等。
通常情況下,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原體不會傳染給人類,只有在人類破壞其生存環境或者獵捕、進食野生動物的時候,病原體才會傳染給人類;特別是人畜共患病,如大華國內的獼猴有10%—60%攜帶B病毒,這樣的獼猴把人撓上一下,都有可能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腦感染的機率更大。
俗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