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4月份,4月3號上映了兩部新片,《地球奶爸》和《怪獸大戰外星人》。
不過這兩部撲得都沒什麼水花,基本沒引起什麼反響。
4月10號,島國漫畫改編的電影《七龍珠:進化》上映。這部電影還有港島演員潤髮周的參與,但同樣沒什麼存在感。
這幾年好萊塢題材匱乏到去島國漫畫裡找靈感,但製作出來的影片大多數都不堪入目。
曾經知名的小吉伯特黑,如今換賽道變成小吉伯特吹的肯尼斯·圖蘭大力批評。
他認為好萊塢不是原創力不足,而是電影創作者們偷懶。
肯尼斯·圖蘭還拿《利刃出鞘》舉例:“事實證明了,只要用心去創作,總會想出好故事來。
小吉伯特就是一個例子,認真對待電影,對待觀眾,不要再欺騙觀眾了。”
那些被罵的電影導演們很委屈,你所說得輕巧,但好萊塢又有多少個小吉伯特?還不是隻有那一個。
事實上,這還真不怪電影導演們,最大的責任反而是電影公司。
好萊塢的創作者們從來不缺乏原創的精神,但電影公司為了穩妥考慮,拒絕了過於冒險的選擇。
電影公司更願意選擇那些電影市場上已經被驗證過的型別,從而進行保險的投資。
別說電影公司們了,就連小吉伯特自己,其實也是一樣的保守。
香瓜工作室每年能收到好萊塢各大編劇或導演的劇本,大概一千多份,是每年一千多份。
這些編劇和導演就希望小吉伯特能夠看上他們的劇本,從而拿到投資。
但實際上呢,這些劇本里有被投入籌備或者拿到推薦嗎?答案是一部都沒有。
能拿到投資和推薦的,基本都是小吉伯特自己來,或者小吉伯特找編劇來寫的劇本。
而那些好萊塢巨頭公司裡積壓的劇本更是如山如海一般多,迪士尼劇本庫裡吃灰的劇本有是十幾萬,但沒有多少個劇本投入立項階段。
所以不是導演和編劇們沒有原創精神,而是電影公司的保守,扼殺了這種原創精神。
而想像小吉伯特這麼玩的,最起碼要做出一定的成績,比如連續兩部電影大賣。之後才有資格和電影公司說,我要搞創作。
再來說回肯尼斯·圖蘭,在知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因身體原因退休後,他搶佔了小吉伯特吹這塊市場。
如今他成為頭號小吉伯特影迷,基本小吉伯特每部電影都要大吹特吹一番。
其恬不知恥的吹法讓很多業內人士不恥,但卻意外的受到了小吉伯特影迷的歡迎。
可能也是這舔狗一般的吹噓,讓影迷們逐漸忘記了以前肯尼斯·圖蘭是專門黑小吉伯特的。
可見,只要有利益可圖,人家轉換立場毫無障礙。
經過這些小打小鬧的影片後,市場上終於迎來一部重量級電影,漫威影業出品的《美國隊長》。
影片由小吉伯特擔任製作人,凱文·費奇擔任製片人,喬·約翰斯頓執導。
克里斯·埃文斯、斯嘉麗·約翰遜、海莉·阿特維爾、塞巴斯蒂安·斯坦、雨果·維文等人主演,湯米·李·瓊斯、塞繆爾·傑克遜友情客串。
在4月17號,登陸北美院線。
在影片上映前,還專門在紐約舉行了首映禮,這裡正好也是驚奇漫畫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