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大規模上映首周,《盜夢空間》豪取1億8304萬美元海外票房,北美次週末砍下6223萬美元票房。
蟬聯北美周票房冠軍的同時,也拿下了全球周票房冠軍。
影片北美票房來到2億2941萬美元票房,全球票房也來到4億1245萬美元,票房輕輕鬆鬆。
就在這個時候,有媒體提出《盜夢空間》能追隨《阿凡達》的腳步,成為第二部突破二十億美元的票房。
不過小吉伯特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兩部影片型別不同,《盜夢空間》這樣的電影很難持續吸引新觀眾。
事實上院線調查結果顯示,首次看過影片的觀眾,大約有24%重新走進電影院二刷。
這毫無疑問是因為影片本身值得反覆觀看,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宣傳策略得當,引起了影迷對影片探究的興趣。
“我們的目標是突破十億美元。”
在倫敦宣傳的時候,小吉伯特這樣對主創們說道。
“對於一部原創的,非續集的動作科幻電影來說,十億美元票房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一個資料了。”
豈止是不錯,簡直是炸裂一般的資料。
要知道,除了《阿凡達》,沒有一部原創非續集電影突破十億美元票房,哪怕小吉伯特的影片也一樣。
一般來說,一部取得大範圍成功的電影,通常會引起跟風。《阿凡達》成功之後,無數3D電影投入製作。
而《盜夢空間》成功之後,《紐約郵報》評價說:“《盜夢空間》的成功,會讓導演們拿出塵封已久的原創故事,讓電影公司變成一部電影。
原創電影的冒頭,對影迷對好萊塢來說是一件好事。”
然而現實情況讓《紐約郵報》失望了,確實有很多導演拿出了原創的劇本,但卻沒有多少劇本能夠進入立項階段。
原因很簡單,最近十年以來原創電影越來越委靡,改編才是好萊塢的主流。
不是每個人都叫小吉伯特,其他導演也沒有小吉伯特那個聲望,想拍什麼就拍什麼。
在周邊方面,《盜夢空間》的表現也不錯。
影片裡所使用的夢境機,裡面包含了各種夢境手冊和海報等產品,售價198美元一套的普通版居然在北美賣出18萬多套,銷售額超過3600萬美元。
豪華版248美元賣出6萬套,紀念版298美元賣出1萬套,也創造了不錯的銷量。
而影片裡道姆·科布所使用的陀螺圖騰也實現大賣,銷售額超過2500萬美元。
論賣周邊,《盜夢空間》不是最好的,現如今周邊收入代表是《哈利波特》系列。每次新的《哈利波特》電影上映,就能帶動周邊數十億美元的市場。
而與《哈利波特》相關的直接或間接的產業規模,更是高達數百億美元,成為一個大金礦。
所以華納死都不願意放棄《哈利波特》的版權,實在是太賺錢了,也因此,脫鉤的事情時至今日還是拖拖拉拉的。
華納還想繞過香瓜工作室和小吉伯特,直接和J·K·羅琳接觸,試圖把版權抓到手裡。
但J·K·羅琳自然不肯,反手把華納的謀劃告訴了小吉伯特,小吉伯特又警告了華納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