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橙工作室是小吉伯特成立的特效工作室,成立的時間雖然不如工業光魔數字領域早。
但成立以來發展迅猛,製作了一大批特效精良的影片,也四度拿下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項。
如今香橙工作室已經成為好萊塢特效公司裡數一數二的佼佼者,這裡的技術保密也最為嚴格。
郭凡顯然也明白,特效行業的核心是技術、
其實不論是工業光魔還是香橙工作室,其實有不少技術工程師都是華人。
這就和如今矽谷的模式很像,白人高管,華人工程師,加上少量的印度裔構成了如今的矽谷。
至於其他人種,不是說他們不聰明。只是沒有白人的身份,也沒有華人的聰明和勤奮的他們無法在矽谷立足。
印度裔能在矽谷有一席之地已經是相當令人意外了,黑人和拉丁裔幾乎在矽谷絕跡。
郭凡顯然明白技術人材的重要性的,只是以如今國內的條件,顯然無法吸引這些高階人才回去發展。
綠卡拿到了,誰還想回去?大家都是自由世界的忠實捍衛者。
至於到底自不自由,自由是什麼,那就只有他們自己的清楚了。
回到《盜夢空間》的製作上來,小吉伯特和團隊溝通的時候,說《盜夢空間》是他的007電影。
這話雖然沒錯,但《盜夢空間》顯然更接近《十一羅漢》這種偷盜片。
仔細分析《十一羅漢》,會發現這部電影雖然把道具製作和大致的行動過程告訴了觀眾,但卻隱瞞了整個行動的計劃和細節。
到達某一個時間點,影片就讓觀眾停止資訊的接收,然後作為一個旁觀者一直保持著新鮮感,然後謎題揭開。
事實上《十一羅漢》乃至後續的影片基本都是這個思路,也是偷盜片慣用的招數。
但《盜夢空間》卻不是這個路數,別看小吉伯特加了夢境這個設定,這其實是一個故弄玄虛的手段,用來擾亂觀眾的視線。
所有偷盜片都有一個終極目標,盜取某個東西或者什麼檔案,亦或是什麼人。
《盜夢空間》別出心裁,它用夢這個東西來玩了一個花招,那就是植入想法。
我不是來偷取你腦海中的商業機密,而是來改變甚至讓你產生一個想法的,這種創意就很酷。
而在劇情上,這次《盜夢空間》沒有再瞞著觀眾,而是讓觀眾參與進來。
觀眾會看到主角團隊會如何詳細的制定計劃和方案,這種過程也會讓觀眾有種參與感。
而戲劇衝突來自哪裡呢?毫無疑問就是主角科布自己。火車,還有逝去的妻子梅爾,都是科布帶來的潛在威脅。
那科布清楚自己所帶來的潛在危險嗎?他知道,但是他把這些秘密埋在心裡。
所以影片需要一個足夠的動機來給科布提供行動力,如果是為了錢顯然不必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
所以著力點放在了家和孩子上,這是最質樸最俗套的情感,但同時也是最管用的情感。
經過漫長的籌備期,《盜夢空間》終於在九月上旬開拍。不過影片第一個拍攝的戲是蒙巴薩的戲,拍攝地點在摩洛哥。
這是一段類似程龍式打鬥的追逐戲,雖然小李子不是以動作戲見長,不過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還是顯得有模有樣的。
或許是為了維持自己中年男人發福的狀態,雖然一直的訓練,但小李子的肚子並沒有減下去多少。
所以在拍攝一條穿過小巷的戲份的時候,他直接卡住了。
“嘿!幫幫忙,我卡住了。”小李子大聲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