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觀眾的反應就知道,一旦船炸了,估計觀眾也會炸了。
所以船當然不會炸,罪犯那艘船上,一個看起來窮兇極惡的罪犯把起爆器扔出了出去。而市民那艘船上,也沒有人按下起爆器。
小丑的考驗失敗了,善良的內心終於戰勝了人性之惡,哥譚人民似乎從小丑的玩弄中走了出來。
看到這一幕,影廳內首次響起了掌聲。
觀眾為影片叫好和喝彩,毫無疑問這一幕打動了在場的觀眾,沒有走向極端。
彼得是一個網路很知名的大眾影評人,他的心跟隨著劇情跌宕起伏。這次兩艘渡輪的人性審判結果,也讓彼得和大家一起喝彩鼓掌。
不過鼓掌之餘,彼得開始思考影片的主題和核心。
毫無疑問,《黑暗騎士》的主題很簡單,就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但主題不復雜,但核心卻相當的複雜。
在大多數人眼裡,正義自然是越強大越好。
但事實上,邪惡有法律和社會的道德力量去對抗。而正義卻因為天然和法律以及社會道德力量站在一邊,所以兩者對正義都失去了管束能力。
當不受約束的正義肆無忌憚之時,其破壞力比受到約束的邪惡要更加的巨大。
這個時候能去約束正義力量本身的,或許只有代表正義的道德。蝙蝠俠就是其中一個,他贏得了和小丑的個人之戰。
但小丑用哈維·丹特這張牌贏得了哥譚的靈魂之戰,當蝙蝠俠救下戈登警長的兒子,揹負上殺害哈維·丹特,以及五名警察的罪名時,他成為了黑暗騎士。
蝙蝠俠贏了,代價是從此成為被哥譚市民唾棄,被警察抓捕的罪犯。
“爸爸,他為什麼逃走?”
“因為我們必須追捕他。”
“為什麼?他又沒有做錯什麼事。”
這句話從小孩子的嘴裡問出來,讓劉易斯,讓彼得,讓電影院內所有觀眾都破防了。
小孩子通常代表著純真,不像大人那樣複雜。
有學者專家認為孩子代表人類最原本的美好事物,所以這句話從孩子嘴裡說出來,結合前面的劇情,給觀眾強烈的情感衝擊。
戈登警長心情複雜的看著蝙蝠俠一瘸一拐的逃離現場,他知道蝙蝠俠沒有做錯什麼,但卻不得不這麼做。
“因為他是哥譚應得的英雄,但不是哥譚現在需要的英雄,所以我們要追捕他。
因為他承受得了,因為他不是我們的英雄。
他是沉默的守護者,時刻警惕的保衛者,他是黑暗騎士。”
伴隨著蝙蝠俠騎上蝙蝠摩托飛快逃離的畫面,大銀幕陷入黑暗之中,然後出現了片名《黑暗騎士》。
所有觀眾都被這個結局震撼得無以復加,影廳內好像沉默了幾分鐘,似乎又有半個世紀那麼久。
在大廳等候的薩拉蒂·默頓還奇怪呢,按時間來說電影應該結束了,怎麼還不出來。
她好奇的返回去看一眼,正好看到了觀眾全體起立鼓掌。那掌聲經久不息,獻給了《黑暗騎士》這部電影以及主創們。
小吉伯特領著主創們足足上臺謝幕五次,掌聲才漸漸的弱下來。
薩拉蒂·默頓不由得吐槽:“這麼難看的電影居然都要鼓掌?”
她不知道,她出去的這段時間內,影院內的觀眾經歷了怎樣一番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