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的早上,小吉伯特醒過來,穿著睡衣走到套房的客廳。
娜奧米·沃茨已經起床了,還叫了早餐。
“你的茶……”
“謝謝。”小吉伯特接過茶,娜奧米·沃茨繼續喝她的咖啡。
“伊利安呢?沒有起床嗎?”小吉伯特掃一圈沒看到兒子,就問道。
“和米歇爾逛街去了。”娜奧米·沃茨給小吉伯特抹了一塊黃油麵包,夾個培根和煎蛋,同時彙報道:
“午夜場票房資料還不錯,拿到1254萬美元,平均上座率有85%。”
小吉伯特表示很滿意:“還不錯,這個票房在我的意料之中。”
形象良好的湯姆·克魯斯票房號召力是相當頂尖的,更何況小吉伯特本人的票房號召力也不差,有這個票房成績也不例外。
“口碑如何?”小吉伯特問道。
“根據院線調查和網路評論的反饋,大部分都是好評。少數差評除了一些奇怪的東西之外,基本就集中在對喬爾行為的批評上。”娜奧米·沃茨說道。
奇怪的東西是指小吉伯特的黑粉,或者黑影迷們。
很正常,一個人或者一個東西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有人喜歡必然會有人不喜歡。
哪怕是美鈔都一樣,更何況小吉伯特還不是美鈔。
對此小吉伯特也不意外,劇情引起一定的正義,反而會為電影帶來不錯的話題度,側面幫忙宣傳了電影。
小吉伯特猜的沒有錯,影迷們關於劇情的爭論,確實在網上掀起了波瀾。
“喬爾的行為很自私,雖然他救出了艾麗,但這樣做毫無疑問抹殺了拯救全人類的希望。”
“什麼是希望?希望就是讓一個孩子去死嗎?”
“由大人犯的錯誤,讓一個孩子去拯救去彌補,是我我肯定不願意。”
“不是,為什麼你們如此自私?這是人類生死存亡的時刻,難道要等著全部都被喪屍吃掉嗎?”
“經過莎拉的事情,喬爾不想再失去,這是一個父親的心理。可以不贊同喬爾的行為,但必要要理解他。”
類似的爭論充斥著各個電影論壇,影迷論壇裡,大家各執一詞,誰說的都有道理。
這些爭論反而又激發起其他影迷,普通觀眾去電影院一瞧究竟的心思,從側面助長了票房的增長。
小吉伯特的頭號粉絲,羅傑·艾伯特儘管最近身體不太好,也沒來參加首映禮,但是他在芝加哥的一家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回來之後,他就立馬在自己的部落格以及社交賬號上發表了影評。
“以往的喪屍片更多的焦點都是放在喪屍身上,透過喪屍的猙獰恐怖,以及獵奇感,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但《美國末日》很不同,喪屍依然很可怕,甚至成群結隊的行動,還進化了高等級形態的喪屍。
但焦點卻已經不在喪屍上,而是集中在人類身上。
我們可以看到,哪怕有那麼多可怕的喪屍,但在末日屍潮當中,人類依然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
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人性之惡,甚至比喪屍還要可怕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