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禮結束後,丹特·科特茲和剛認識的諾爾一起聊著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我覺得,影片最好的部分其實是前半段,布魯斯·韋恩從迷茫到找回自我,找回信念的過程。
英雄不是一開始就是英雄,總要有個成長過程的。”
“沒錯,”諾爾也頗為認同:“英雄是必須的,是被需要的。布魯斯·韋恩這樣的超級英雄,其精神屬性遠大過於他本身的能力。”
兩人越聊越投機,之後找了一家酒吧繼續聊著對電影的看法。
諾爾說道:“克里斯蒂安·貝爾以前在B級片和獨立電影裡打轉,他此前出演過《太陽帝國》,斯皮爾伯格的作品,那時候他才十三歲。
不得不說,在挑選演員方面,小吉伯特導演的眼光還真的不錯。”
“是的,克里斯蒂安·貝爾身上有種亦明亦暗的氣質,非常適合布魯斯·韋恩這個內心複雜的角色。”
丹特·科特茲說起另外一件事:“聽說漫威影業即將籌備自己第一部電影,拍鋼鐵俠的故事,你認為小吉伯特會如何規劃這個專案?”
“這我不知道,”諾爾搖搖頭道:“不過漫威和DC的氣質不同,估計鋼鐵俠不會如同蝙蝠俠一樣苦大仇深,揹負那麼多責任。”
這兩個算是那種有自己思考的影迷,能看到影片所表達的更多的東西。不過很多影迷其實都是看個熱鬧,前半段稍顯沉悶,但後半段看得觀眾大呼過癮。
尤其是IMAX的絕佳感受,征服了所有影迷。
“我強烈建議都去看IMAX版本的《俠影之謎》,真的超級棒。”
“無與倫比的觀影體驗,IMAX格式下的《俠影之謎》顯得無比的壯觀。”
“小吉伯特導演跳脫出過往超級英雄,甚至大部分好萊塢電影的節奏。
用超強的畫面表現,配樂,劇本,臺詞設計,動作場面等,帶我們進入了一個真實的哥譚。”
“我只說一點,實拍看著就是位元效鏡頭要好很多,真實和沉浸感是超級英雄電影最需要的。”
“小吉伯特版的蝙蝠俠電影把重點放在布魯斯·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以及他作為新手蝙蝠俠時期的鍛鍊,裝備研發等過程。
毫無疑問,這是過往蝙蝠俠電影沒有給我們東西,在這部電影裡全看到。
聽說這是一個全新的三部曲系列,我認為首部電影不錯,希望後面會如同《王者歸來》一樣越拍越好。”
當然,一部電影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是正常的。小吉伯特為了交代蝙蝠俠的成長過程,有著大量的文戲和內心戲,好像和獨立電影一樣。
對於喜歡簡單或者大場面動作戲的觀眾來說,影片的前半部分稍顯得無聊了一些。
其中被批評最多的就是因為倒敘和插敘的敘事手法上的運用,造成劇情理解上的困難。
很典型的就是有一幕布魯斯·韋恩的父母被槍殺了,結果下一幕和亨利·杜卡德對話裡的回憶,又出現了布魯斯·韋恩的父親。
最關鍵的,這個畫面很短,只有十幾秒鐘。
因為前半段劇情沉悶的原因而稍微走神,就會錯過不少畫面,這無疑造成了劇情理解上的困難。
所以有觀眾給予差評,也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對影片的節奏和敘事方式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毫無疑問,後半段的動作戲大家都看得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