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我認為應該加大《芝加哥》的演出場次。現在觀眾都是衝著《芝加哥》來的,其他劇目的場次要壓縮一下……”
火爆的不只是百老匯劇院,《芝加哥》因為點映發行的策略,搞得影迷怨聲載道的,因為票太少了。
幾乎是一場電影剛排出來不到一分鐘,票就被一掃而光。
哪怕是影廳內不太好的位置都沒留下,觀眾實在太熱情了。
而這些看過電影的觀眾大多數都被征服,出來後忍不住和人分享自己觀影的感受。這在這樣口口相傳的口碑下,《芝加哥》猶如病毒一般開始擴散。
有些地區的影迷甚至抗議影院,為什麼不出售站票,不開設多一些場次,讓他們看到電影。
“我這裡是波士頓劍橋市的一家電影院,可以看到我身後有一百多人舉著牌子抗議《芝加哥》。
不是反對這部影片的上映,而是影迷覺得影片的排片太少了,他們看不到,所以抗議……”
人們看過各種抗議電影的原因,不滿對原著的改編,傷害動物,沒有黑人演員等原因抗議的都有。
但這還是頭一次看見影迷因為院線排片太少,他們看不到影片而抗議的,堪稱一大奇聞,也足以證明《芝加哥》現在確實受歡迎。
自從看過百老匯的演出,看到湯姆·克魯斯和娜奧米·沃茨等人的亮相之後,理查德就心癢難耐。
後來他知道,原來那天坐在一號包廂的就是《芝加哥》電影版的導演小吉伯特。
理查德那個後悔啊,早知道他應該去串串門,說不定能弄到一張電影票。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到處都缺票,到處都買不到電影票。
理查德本來還打算組織公司的員工,一起去看《芝加哥》電影的。
不過公司有幾個有幸看過電影的,回來都報告說,電影超乎想象的精彩,非常棒。這超高的評價,弄得理查德心癢難耐,更想看了。
為了催電影放映更多場次,理查德干脆打電話給自己高爾夫的球友,紐約帝王院線的經理:“喂,我說你們怎麼搞的?
《芝加哥》如此火爆的電影,為什麼還要點映?不想賺錢了?”
紐約帝王院線的經理也很無奈:“不是我們不想增加排片,只是現在發行方還是採取保守發行的策略,拿不到複製,我們也沒辦法。”
理查德只好把抱怨道:“發行方是生病了嗎?還是腦子出問題了?看不出現在電影很火爆嗎?”
發行方當然知道,從十二月十八號點映開始,每天點映的票房資料都傳到了試金石影業那裡。
出色的資料表現,告訴發行方,現在《芝加哥》是有多麼受歡迎。
羅伯特·艾格坐在自己新的副總裁辦公室內,聽取了助理的彙報。
因為邁克爾·艾斯納的身體不是很好,最近又在家休養,他這個迪士尼的副總裁成為實際上的迪士尼掌管人。
這種權力的集中,讓羅伯特·艾格很享受。
不過他不會膨脹,不會忘本,他知道這是誰的支援。沒有小吉伯特,他絕對不可能如此輕鬆的坐上這個位置。
所以小吉伯特的專案,就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助理彙報道:“目前我們走訪了院線,訪問了4156名觀眾,百分之九十三的觀眾都打出了a以上的好評,c以下的評分不到百分之二,觀眾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