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說?看小吉伯特做出的成績就知道了。
在好萊塢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二十一歲執導電影就大獲成功的導演。更可怕的是,這個人成功,卻還是維持相當清醒的頭腦。
沒有的吹捧聲中迷失自己,一年一部電影,堪稱好萊塢快槍手,而且部部影片大賣,成為好萊塢主流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現在海外市場的觀眾可能還是覺得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才是好萊塢的代表。
但在北美民眾眼中,這兩人都比不上小吉伯特,小吉伯特更具有代表性,更能代表好萊塢。
不過小吉伯特不關心這些虛名,他更在意實際。
《泰坦尼克號》成功,他也有一份功勞,畢竟掛著製作人和編劇的名頭。
經過漫長的時間,《泰坦尼克號》收益分成陸續到賬,北美已經進行了兩次票房分賬,得益於小吉伯特的提醒,北美票房分賬簽訂的合約很合理。
兩次分賬,小吉伯特在這個專案上拿到了六千多萬美元的票房收益。
比起他投入的五千萬美元的投資,這筆收益還不足以讓小吉伯特賺回成本,畢竟還要交稅。
雖然可以合理避稅,但一些稅目確實沒法避開。
小吉伯特也不想被聯邦稅務局盯上,這個機構比聯邦調查局還厲害。
而海外票房分賬也陸續到賬,小吉伯特再次拿到總計八千五百萬美元的票房分成。至此,他投資《泰坦尼克號》這個專案,透過票房就實現了大規模的盈利。
而且不要忘了,這不是終點,影片還在上映,剩下的票房至少還是蚊子腿分成級別的。
此外,最讓人驚喜的是影片的周邊利潤,簡直賺大了。
從去年以來,光是原聲帶大碟,就實現了北美公告牌六連冠的壯舉,把一眾天王天后,殿堂級搖滾樂隊的專輯都壓得動彈不了。
光在北美市場,《泰坦尼克號》原聲帶大碟就賣出了1100萬張,在海外非英語地區銷量不會那麼好,但海外市場相加,也賣出了1800萬張的銷量。
雖然要和各種北美和海外行銷商分成,但在四月初,原聲帶大碟第一筆分成到賬,仍然替創造了一筆2450萬美元的收入。
這只是第一筆分成,看著少了一些,但後續還會源源不斷的帶來收入。
海外市場計算極其繁瑣,中間經過的手續簡直難以想象。沒有人只出力不拿錢,反是過了手的,總要拿到一筆屬於自己的收益。
而且別忘了,還有各國的稅,這也是需要交的。
所以如果沒有專業的人盯著,這複雜的程式小吉伯特根本就無法監管。
好在他有自己的會計師團隊,雖然要從收益中拿自己的分成,但起碼幫小吉伯特解決了一大部分麻煩。
除開原聲帶大碟之外,其他周邊市場也在持續不斷的創造收益。光是在北美,周邊市場,包括文化衫,玩偶,模型等就創造了2億2000萬美元的收入。
雖然同樣要分成,但這部分小吉伯特仍然拿到了超過兩千萬美元的收入。
具體的收入細節外界不知道,不過看《泰坦尼克號》節節攀升的票房,媒體大致也能推測出《泰坦尼克號》所帶來的收入。
此前《泰坦尼克號》不斷加大投入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笑二十世紀福克斯,笑派拉蒙,嘲笑小吉伯特。
確實,在《未來水世界》票房撲街之後,大家意識到電影並不是一味的堆高製作成本,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但是當《泰坦尼克號》持續創造紀錄的時候,這些人又轉變了風向。
兩家電影公司那邊還好,主要是小吉伯特這邊,被人們誇上天了。誇他投資眼光好,誇他電影眼光不錯,誇他天才的,什麼都有。
這其實反而還帶動了《駭客帝國》,很多因為《泰坦尼克號》走進電影院的萌新觀眾,徹底愛上了電影這門藝術。
當他們想要再看電影時,就會問好朋友:“我想去看電影,該看哪個導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