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5章 迎接 (1 / 2)

天佑九年的春闈塵埃落定,與衛辰相關的一干人等前途皆是有了著落。

自此衛辰終於可以放下心來,專心忙活自己的事。

購置的新宅因為太久無人居住,除了主屋儲存得較為完好外,其餘大部分建築基本都處於破敗荒廢的狀態。

而那個佔地頗廣的後花園,裡頭原本培植了不少名花名木,然而早在前任主人搬家時就被挖掘一空,只留下一個個汪著積水的深坑,以及滿地叢生的雜草雜木。

這樣的環境,清理出一片區域用於住人肯定不成問題,但要在此舉辦一場盛大的婚宴,還是有些拿不出手。

是以衛辰人雖然早早住了進去,但周圍建築的翻新和整修工作也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經過兩個多月的修繕,耗費了大量人工與銀錢,衛辰的新宅逐漸褪去了空置日久帶來的陳腐之氣,顯露出它當年作為侯府的尊貴與氣派來。

整修工程期間,指揮和監督主要由幕僚方淵負責,支取的銀錢也有衛如意提供。

整個過程裡,衛辰除了在裝修風格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要求外,基本就是坐享其成。

不過,如今卻是到了衛辰必須要親自出馬的時候了。

新宅前堂東側,恢宏而不失肅穆的衛家家祠已經建好。

祠堂正廳足有三間二外門,飛簷斗拱,凋梁畫棟,氣象萬千。

外面還有幾間儲藏祭器和遺書的屋子,環繞著正廳,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建築群。

一般而言,家祠正廳內需設四龕神位,分別為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考妣。

眼下木龕已有,但藏於木龕中的祖宗牌位卻是尚無著落,需要衛辰親往宥陽縣溪隱村衛氏宗祠迎回。

因此,殿試之前,衛辰便帶上了衛如意一家三口,一道乘船返回宥陽祭祖省親。

古者封建之世,仕者不出其鄉,朝出則事其君,暮歸則養其親,故而忠孝之道恆兩全。

而當今之世,官員入仕卻是需要秉持迴避原則,除了少數回鄉養老的元老重臣外,大部分官員都不能在家鄉任職,以至於要回家一趟都很困難。

衛辰自從中了進士以來,為官三年,一直忙於政務,還沒有回過宥陽一趟,這次也是趁著賜假歸娶的機會,才能回鄉省親。

古人云,人子以顯親為孝,仕者以還鄉為榮。

儘管衛辰與衛明昭和宋穎素未謀面,但今世既已繼承其子衛辰之名,代行人子之事也是理所當然。

況且衛辰前世就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今世雖然依舊如此,但好歹知曉父母是何人,清楚他們對自己的愛護,不必再如前世一般,淪為無根漂萍。

老實說,衛辰心底一直渴望著擁有這樣一對父母,哪怕他們早已亡故多年。

……

汴京是連線黃河和大運河的水運樞紐,周圍水系發達,漕運四渠流貫城內。….

其中,汴河更是號稱汴京生命線,「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

衛辰一行人乘客船沿汴河南下,一路經宿州、泗州、楚州、揚州,直抵江寧,遙遙千里之途,彷若只在倏忽之間。

宥陽縣城往溪隱村的官道上,衛辰勒馬遠眺,但見遠處天暮微亮,炊煙鳥鳥,隱約還能聽見雞鳴狗吠之聲,不禁輕嘆道:「終於到家了……」

張明在一旁感慨道:「自從辰哥兒你離家求學,到今天,轉眼都已經八年了,這日子過得可真快啊。」

是啊,都已經八年了。

衛辰默然良久。

他腦海中回想起了自己當初大病初癒,沿著這條土路去盛氏義學求學的日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