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9章 回家 (1 / 2)

送過了灶神,汴京城裡過年的氣氛便愈加濃厚,時不時就能聽到噼啪作響的爆竹聲。

此時城中百姓置辦年貨的熱浪尚未消退,寬闊街道上車水馬龍,一輛輛由十幾匹駑馬拉動的太平車,在街巷間往來穿梭。

趕了五日路,剛剛從西門進城的衛家車隊,此刻正在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車馬間艱難地挪動著。

幾名衛辰在禹州置辦的僕役,一路走一路左顧右盼,全都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禹州人,禹州如今的繁華已經讓他們震驚,而眼前汴京城中的花花世界,更是讓他們覺得眼睛都不夠用了。

衛辰掀開車簾,望著街道上的人頭湧動,心中也是不由感嘆。

將近三年不見,汴京依然還是那座冠絕天下的煌煌巨城,這等太平盛世的繁華圖景,禹州城拍馬也趕不上。

離家越近,衛辰便越發歸心似箭,眼見前方道路阻塞難行,當下便不再低調,命人掛出自己的銜牌,好清出一條路來,方便自家車隊通行。

汴京本就是達官顯貴聚集之地,而今又是外官入京朝覲之時,路上遇到個知州知府之類的一方大員,可謂是一點也不稀奇。

然而,當衛辰一行掛出的銜牌後,街道上的車馬行人都是主動讓開道路,恭敬地避於一旁。

只因看到了銜牌上的內容。

「天佑五年解元!」

「天佑六年會元!」

「天佑六年狀元!」

「六元及第!」

「欽點翰林!」

「朝議大夫!」

「經延展書!」

「詹事中允!」

「禹州知州!」

兩榜出身、進士及第的官員在汴京城中多如牛毛,一磚頭下去說不定就能砸到一個。

但有資格打出解元、會元、狀元銜牌的官員,即便在汴京也是難得一見。

畢竟解元三年也才只有二十四個,會元和狀元更是三年才出一個。

至於集齊三面銜牌,甚至還多出一個「六元及第」的官員,不消說汴京,即便是整個大周,也僅有一位而已。

一時間,街道上的車馬無不停靠在一旁,道路兩旁擠滿了行人,沿街的看街樓上也探出了一個個腦袋。

六元及第的傳奇、文曲降世的神話、建儲定策的功勳、陳情一表的轟動……

衛辰在汴京城中留下的事蹟太多太多了,即便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年,汴京的官紳士子始終不曾將他澹忘。

而真正奠定衛辰在汴京百姓心目中地位的,還是他所推行的種痘之法。

兩年過去,種痘法的效果早已在禹州得到了驗證,漸漸從禹州傳到大周各地,作為大週中心的汴京自然也不會例外。

不計其數的百姓因為接種了痘苗而免受痘瘡之害,嬰幼兒夭折率也因此大大減少。

僅此一項,就足以讓百姓對衛辰感恩戴德,頂禮膜拜。….

於是,一見衛辰掛出銜牌,百姓們便奔走相告衛辰回京的訊息,爭相一睹六元郎的風采。

衛家車隊所過之處,無論官紳士子還是平民百姓,都是一併揮手致意,鼓掌喝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