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州衙後,衛辰定下了舉辦蹴鞠比賽以化解禹州城中矛盾和紛爭的計劃。
第二天一早,他就透過趙策英找來鈞瓷行會、藥材行會等幾大商家共同商議此事,當即湊了五百兩銀子,作為比賽勝出者的彩頭。
而顧廷燁那邊,則奉命讓本地百姓和外地客商拼湊了兩支球隊出來。
並且,按照衛辰的指示,每支球隊的成員組成都必須是一半本地人,一半外地人。
另外,衛辰直接把現行的比賽規則全都改了,直接改成兩隊爭一個球,朝著對方球門裡踢就行。
除了不許用手觸球,不許故意毆打對方球員外,就沒有其它規則束縛了。
之所以像這樣簡化規則,就是為了讓第一次接觸新規則的球員們更方便學習,減少理解的障礙,也能讓球賽儘快地辦起來。
緊鑼密鼓地籌備了五日後,第一屆“禹州杯”蹴鞠比賽終於拉開了序幕。
比賽場地就是禹州團練平日操練所用的校場,足以容納數千人入場觀賽。
舉辦蹴鞠比賽的訊息,早就在衛辰的大力宣傳下人盡皆知,正式比賽這一天,從一大清早開始,就有許多人來到球場大門口守著。
等到大門敞開,觀眾們就絡繹不絕地湧了進來,人數足有數千人之多。
雖然還比不上汴京城裡每年金明池競標,動輒十幾萬觀眾,但在禹州,已經是難得一見的盛大場面。
“竟然來了這麼多人!”
被邀請前來觀賽的禹州團練使趙宗全還沒進門,就已經聽到嘈雜的喧鬧聲,等到走進校場時,更是吃驚於比賽觀眾的人數之多。
只見球場周圍人山人海,摩肩擦踵,只怕是小半個禹州城的人都到了。
這實在是出乎趙宗全的意料。
三日前,衛辰找上門,邀請趙宗全到場觀看比賽。
對此,趙宗全內心其實並不怎麼感興趣。
他向來都不是個喜歡熱鬧的性子,有空去玩蹴鞠,還不如親自種兩畝稻穀有意思。
但衛辰盛情相邀,這個的面子趙宗全卻是不能不給。
他當即滿口答應下來,保證自己一定會準時到場。
並且還十分熱情地提出,可以將禹州團練平日裡操練所用的校場借給衛辰,作為比賽場地使用。
衛辰正愁沒地方裝下那麼多觀眾,聽到趙宗全的提議,頓時大喜過望,當即謝過趙宗全,而後便告辭離開了。
只是當時的趙宗全怎麼都不會想到,這才僅僅是第一次舉辦蹴鞠比賽,訊息又是前幾天才傳出去的,竟然一下子聚集了這麼多人來觀戰,把偌大一個校場都擠滿了。
陪行在側的衛辰見到趙宗全詫異的表情,不由輕笑道:“都是閒著沒事鬧的,大周的百姓最喜歡看熱鬧,路邊有人吵架,都能圍上一群人,何況是這麼大場面的球賽呢?”
趙宗全聽到衛辰的解釋,不禁哈哈一笑,贊同地點了點頭。
大約未時一刻的時候,點將臺上,受邀前來觀賽的官員士紳終於都到齊了。
衛辰也沒興趣多費什麼口舌,直接給作為本場主裁的顧廷燁打了個手勢,而後只聽一聲尖利的哨響劃破天際,萬眾矚目的球賽終於正式開始。
場中分紅藍兩隊,紅隊一方,身材高大的沉從興最為惹眼。
早年間在汴京的時候,他曾經在汴京的齊雲社做了三年球頭,球技十分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