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衛辰帶著盛長楓和齊衡一起到了門口,勸說外面的一眾士子道:“諸位的盛情,衛某心領了,只是衛某即將外放禹州為官,實在無暇收徒,還請回去吧。”
換源app】
大部分士子聞言臉上都露出惋惜之色,他們大多數都是汴京人士,有父母在堂需要侍奉,不能遠遊。
可還是有十餘名士子異口同聲道:“我等願隨衛六元赴禹州。”
衛辰見此不由心中感動。
昔日孔子困於陳、蔡之間,仍有顏回子貢相隨,今日衛辰受貶出京,仍有人願意跟隨左右,此生足矣!
衛辰鄭重地朝眾士子深深一揖,眾士子不敢受禮,紛紛躬身還禮。
齊衡見到這一幕,在一旁輕聲提醒道:“小先生,我看這些士子大多都是誠心拜師,並非一時興起,好些人都來了不止一趟。還請您斟酌一二,若是一再推卻,只恐傷了士子之心。”
衛辰苦笑著說道:“我又何嘗不知道他們的心意,只是這收錄門生之事,尤需謹慎。眼下我剛被貶官外放,身處嫌疑之地,若是廣收門生,難免會觸人之忌,只怕事情再有變數啊!”
盛長楓和齊衡這才明白衛辰心中的顧忌,一時間也是大感頭疼,無計可施。
衛辰想了想,廣收門生隱含政治風險,全都趕走又太過不近人情,唯一的辦法,也只有想辦法提高自己收徒的門檻了。
當下衛辰便讓那些願意跟隨自己前往禹州計程車子將趁手的文章送上幾份來給自己過目。
衛辰看過文章,再考問品行,兩樣全都合乎心意,才會將此人收入門下。
儘管條件如此苛刻,仍有不少人願意一試,最終考核下來,一共只有三人滿足了衛辰的條件。
三人無比鄭重地向衛辰行叩拜之禮,之後元安捧上茶來,三人一一給衛辰敬茶,衛辰喝下這杯茶,就算是定下了師生名分。
衛辰講究的就是心儀成禮,至於束脩,他並不在乎,改日再補上即可。
拜師成功的三人走出門後,滿臉喜色,神采飛揚,不少士子見了這一幕都是羨慕不已,一併上來祝賀。
忙活了半天,終於送走了外面的一眾士子,盛長楓和齊衡也各自告辭。
然而,衛辰卻還不能休息。
既然馬上就要出任親民官,就不能像當翰林一樣孑然一身了,必須有一套輔助自己處理政務的班底,也就是幕僚。
至於剛收的那三個學生,他們雖有一腔熱血,卻沒有辦事的經驗,很難幫上衛辰什麼忙。
幕僚必須要精明強幹之人方可,具體的人選,衛辰心裡也早就有了主意。
衛辰先是去後院找老師莊鈞敘談了半晌,待晚上盛紘放衙回家後,又去了盛府一趟。
第二日,衛辰投帖至大理寺卿王文清府上,專程前往拜訪。
兜兜轉轉一圈,衛辰最後回到家中,提筆寫下一封書信,派快馬送去了千里之外的白鹿洞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