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辰訝然地抬起頭,看向堂上諸位考官,恭敬行禮道:“謝諸位前輩提攜。”
副主考與同考官們嘴角扯了扯,勉強笑道:“解元郎文章超群拔俗,才氣躍然紙上,我等不過秉公取士罷了。”
這些考官都是人精,當日拆開湖名看到衛辰名字的那一刻便明白,自己這是被王文清給擺了一道,稀里湖塗上了賊船了。
若是日後有人質疑王文清徇私枉法,取士不公,他們就先得站出來為王文清衝鋒陷陣,證明王文清的大公無私。
要說不滿,那肯定是有的,畢竟誰也不想被當成傻子耍。
不過事已至此,再後悔也沒用,還不如將錯就錯。考官們只能在心裡自我安慰,儘量往好的方向想。
十四歲的解元雖然罕見,但天下也不盡是蔡景行這樣擔心偃苗助長的考官,十三四歲的舉人還是有的。
八十餘年前,就曾有一位十三歲的少年曾應舉人,並且一舉中了進士,之後更是歷經三朝而不倒,權傾天下數十年。
若是衛辰日後能有這位老大人一半的風光,並且不忘舊情,堂上這些考官也就心滿意足了。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堂下,看著衛辰與一眾考官談笑風生,幾十位新科舉子心裡都無比羨慕。
有了王文清、海象乾還有一眾考官的讚揚,從此以後,衛辰的文章,必將隨著他十四歲中解元的傳奇,一起名揚天下。
照例對其餘新科舉人勉勵了幾句後,王文清便令書吏取來八十張取中的硃卷,供舉子們查卷。
眾舉人一股腦地湧到了衛辰的卷子前,爭相看起了衛辰的文章。
看完文章,眾人嗟嘆不已。
“細意凋琢,神閒筆妙,讀之如擊金碎玉,琅琅上口,難怪考官們皆屬意衛興云為解元。”
“此子大才,我不如也!”
“十四歲就能寫出這麼一筆好文章,莫非衛興雲是在夢中得了生花妙筆?”
見到衛辰的卷子,眾舉人心裡最後一絲不平也煙消雲散了。
那些和衛辰一樣以尚書為本經的舉人們,看了衛辰五經題的文章後,更是對衛辰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此廣博的見識、深入的理解,便是他們的業師也未必達得到!
就連先前對衛辰一臉不服的蘇州府才子徐世徵,看完文章也不說話了。
真才實學就擺在那裡,眾人已有公論,還有什麼好說的,再跳出來找事,那就是打自己的臉了,徐世徵高傲歸高傲,但卻一點都不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