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服飾繁多,有大裘冕、通天冠、翼善冠、武弁、白帢等十四種。
大裘冕是祭祀天地時穿的衣服,正月大朝會,穿的則是袞冕。
李治正在立政殿穿袞冕,因服飾太過繁雜,由八名宮人一起伺候他穿衣。
沒過多久,衣服終於穿好。
對著鏡子一照,只見他披著繡龍袞袍,頭戴冠冕,上衣深青,下裳大紅,繡有十二種章紋,懸著白玉雙佩。
這身著裝威嚴而肅穆,只是穿在身上不大舒服。
武媚娘原本也要換上鈿釵禮服,不過後宮例會晚一些,她並不急,便先指揮宮人,幫李治把禮服穿好。
便在這時,殿外傳來內侍的聲音,說薛仁貴求見。
李治命薛仁貴進來。
薛仁貴的裝束也和平日不同。
身穿圓領袍衫,頭戴交腳幞頭,衫的下襬近膝處,加一道橫襴,袍上繡著走獸。
他朝李治行了拜禮,道:“陛下,金吾衛來報,朱雀門外,有一外邦人求見,自稱波斯使節的隨從。”
李治道:“波斯使節?怎麼現在才來?”
薛仁貴道:“據那波斯人說,他們一直遭到追殺,波斯使節被困於長安城外,不敢進城。”
李治挑眉道:“哪來的殺手,竟如此猖獗?”
薛仁貴道:“那波斯人說,是大食人在追殺他們。”
李治心中一動。
大食國和吐蕃一樣,正處於快速擴張期,只不過距離唐朝太遠,對唐朝影響不大罷了。
波斯與大食國相鄰,很早就受到大食國攻擊,如今派使節過來,顯然是來求助。
唐朝距離大食國遙遠,李治自然不可能幫對方復國。
不過,他對中亞的情況卻有幾分興趣。
“薛卿,你帶人出城一趟,去將城外的波斯使節接入宮中。”他朝薛仁貴吩咐道。
薛仁貴領命去了。
李治穿戴整齊後,出了立政殿,坐上御輦,由十六名內侍抬著,一路朝著太極殿而去。
到了太極殿,從西門抬入太極殿旁邊的一座小偏殿,暫且休息。
群臣都已來到太極殿廊下,排列班次,由監門校尉唱籍。
這次人數太多,唱籍的時間也更長,小半個時辰才唱完,群臣這才進入大殿。
由吏部、兵部、御史臺、鴻臚寺等官員,領著不同官員和外賓,來到提前安排好的座次前。
等所有人都站定,侍中崔敦禮來到小偏殿,請李治進大殿接受朝拜。
在內侍唱喏聲中,李治穿著繡龍袞袍,戴著翼善冠,坐著御輦從西門進入大殿。
御輦在寶座臺前停下,李治一步步上到寶座臺上,面朝南而坐。
都布抬頭看向大唐天子,忽然渾身一顫,臉色變得極為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