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殿下,党項使節果然改變態度,表示只要唐朝支援我們,他們就肯出兵共抗吐蕃。”
弘化公主點點頭,道:“那就需獲得大唐支援才好呢,縱然他們不出兵,最好也派一名將領,讓党項知道他們在支援我們。”
慕容通道:“您說的極是。”
弘化公主又道:“除去党項,就剩東女國最強大了,若能得她們相助,勝算又能增加幾分。”
慕容信皺眉道:“她們並非大唐屬國,無法進鴻臚寺,我費勁周折找到她們,那東女女王卻傲的很,根本不見我。”
弘化公主笑道:“不必擔心,賓就女王既親來長安,就說明東女國形勢也不好,總有機會。”
“可她不見咱們,如之奈何?”
弘化公主沉吟道:“她們來長安,也是想獲得大唐護佑。要想說服她們,還是得利用大唐來壓壓她們。”
慕容通道:“那就只能拜託王妃了。”
弘化公主道:“我祖母昔日有一友,原是個信佛的,後來還俗,生了個好女兒,如今貴為大唐皇后。就不知這位老祖,肯不肯念幾分舊情。”
慕容信又驚又喜,道:“請王妃以大王為重,以國家為重,務必試上一試!”
弘化公主嘆道:“你不必多勸,我如今已是半個吐谷渾人,為了大王,碰碎了頭也無妨。”
十二月初六,是武皇后之母楊氏的壽辰。
為了搶著給楊氏拜壽,才剛剛到初四,武府大門都快被擠破了,都想獲得一份請帖。
到了初五早晨,武順總算得了空閒,在母親楊夫人囑託下,又進宮來拜見武媚娘。
這次武順並未帶女兒,而是把兒子賀蘭敏之帶來了。
母子二人在後殿見過了禮,賀蘭敏之朝武媚娘甜甜一笑,道:“皇后姨母,外甥好想您。”
這孩子與李忠同年,今年十二歲,長的眉清目秀,很是惹人喜愛。
武媚娘笑道:“出去玩兒吧,我和你母親說幾句話。玉屏,帶敏之去秋謐園。”
一名宮人應了聲,拉著賀蘭敏之出去了。
武媚娘揮了揮手,屏退了其他宮人。
武順見武媚娘繃著一張臉,陪笑道:“哎,好妹子,我這次可不是來煩你,是母親有事讓我跟你說。”
武媚娘道:“母親有何交代?”
武順笑道:“那個出嫁吐谷渾的弘化公主,你可還有印象?”
武媚娘目光微閃:“哦,是她啊,她也來長安了嗎?”
“可不是嗎?跟著吐谷渾使節一起來的。”
“她怎麼了?”
武順見她面色緩和了一些,挨近她坐下,笑道:“母親做娘子時,與她祖母是手帕交。她如今找過來,求母親幫個小忙,母親抹不開面,所以讓我來問問你。”
武媚娘道:“她想求母親什麼?”
武順笑道:“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希望母親壽宴那日,請一位外國使節到咱府上,再給間房子,讓她們單獨說幾句話。”
武媚娘道:“她要請的可是東女國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