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唐,我妻武則天> 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核 (2 / 3)

未過多久,盧承慶和杜正倫都到了。

李治抬頭打量二人,這盧承慶身材頎長,儀表不俗,杜正倫與他一比,差了許多,是個其貌不揚的小老頭子。

兩人見禮之後,李治笑道:“兩位愛卿一路入京,舟車勞頓,朕卻急著把你們喊來,可別怪朕。”

盧承慶正色道:“陛下召我們入京,就是為辦事,臣一進城就入宮,就是等著陛下召喚。”

李治點點頭,道:“既然你們知道朕召你們進京的目的,那朕就直接問了,長安缺糧的事,你們可有解決辦法?”

杜正倫聽了,暗吃一驚。

他進京後只顧著寫彈劾褚遂良的奏章,又去找來濟、韓璦吵了一架,還沒來得及顧戶部的事。

正當他額頭冒汗時,一旁的盧承慶緩緩取出一份奏章。

“要解決眼下長安缺糧困境,臣想到一主一次兩個法子,請陛下過目。”

李治接過奏章,慢慢瀏覽了一遍,心中暗暗點頭。

盧承慶眼光不錯,看出了長安缺糧的兩個主要原因。

一個是關中土地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

一個是洛陽運糧不便。

他也分別想出應對方法。

針對前一個問題,他提議將長安一部分人口向東遷移,減少就食壓力,剩下的百姓也能分到更多良田。

後一個問題,他提議修改運糧路線,透過水陸並進的法子。

在三門峽險谷前後,安置兩支運糧船隊,糧食先走水路來到三門峽險谷,然後再改走陸路。

等過了三門險谷,再重新換上水路,如此一來,大部分都走的水路,只有中間一小段是陸路,可節省大量運力。

若非李治想到更好的法子,盧承慶後面這個辦法,倒可以採用。

至於前面遷移人口的做法,並不治本,盧承慶並未意識到,關中耕地面積越來越少,是水土流失的原因。

李治點頭說了句“不錯”,轉頭看向杜正倫。

“杜卿,你可有想到法子?”

杜正倫頗有幾分急智,又當過戶部侍郎,趁著李治瀏覽盧承慶奏章的功夫,已理出幾分思緒。

他拱手道:“回陛下,據臣所知,兩漢時期,關中可耕土地有四萬多頃,如今卻只萬頃不到,故而關中糧產,難以供給長安。”

李治目光一亮,道:“說的好,那為何可耕土地減少了呢?”

杜正倫道:“應該是因戰爭的緣故,自秦漢以來,關中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火損毀了大量良田。”

李治道:“為何戰火會損毀良田,荒田難道就不能再開墾嗎?”

杜正倫道:“這……”他畢竟也只是坐在辦公房,看一些相關史籍,再聽手下官員彙報,並不清楚深入原因。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