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多次錨點,幾百年的人生經歷。
帶給他一種超乎尋常的直覺。
江賀隱約感覺到妖帝、甚至整個妖朝都有些不太對勁,具體哪裡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
哪怕他在這些年春狩的過程中,藉機調查了妖朝大地,並沒有找到魔氣痕跡,也依舊沒有放鬆警惕。
“反正妖朝士氣已經完全被我打崩,已經沒辦法再襲擾武朝了。”
“妖帝也不過是冢中枯骨,根本不足為懼。”
“我再多修行幾年,等到了極限,再出手斬殺妖帝,總比翻車要好……”
江賀抱著這種想法,又苦修了整整二十年,終於觸碰到了瓶頸——
這裡的瓶頸,並非是孟朝時期白衣畫師那般,已經升無可升,達到了天地極限的瓶頸。
而是個人成長的瓶頸。
他能感覺到,隔山之法還有提升的空間。
在無敵境界的後面,應當還有一個新的境界。
這天地還能容納更強的他。
但是修行速度卻陷入遲緩,甚至近乎停頓了下來,難以更進一步。
江賀感知到這一點,並未繼續在上面糾結。
神妙之法提升本就艱難。
他在修行丹青妙法時,也遭遇過多次瓶頸,最後是依靠兩百多年的雄厚積累,再加上術法的觸類旁通,才跨過去的。
既然遇到難以跨越的大瓶頸,就暫且將其擱下,去學習其他的神妙之法。
就算天賦不足,當積累提升上來,硬堆也把瓶頸堆過去了。
硬卡進度,可能糾結幾十上百年,也未必能衝過這道門檻。
於是,他開始轉修軍勢之法。
高屋建瓴之下,修行成長速度再度恢復。
算下來,江賀修行的過程中,幾乎是全程保持最高速度,效率拉滿。
當然,修行軍勢之法的過程中。
江賀也沒有完全拋下隔山之法。
他繼續【蓄勢】。
就像武十三帝、就像武璇英曾經做過的那般。
利用隔山之法,將平時多餘出來的力量積攢下來。
相當於提前蓄力一個大招,作為最後的底牌。
一年,兩年,三年……
【時光荏苒,四十年過去。】
【你鎮守邊關,攜軍春狩至今,妖祟徹底無蹤,家國平安。】
【你受萬民敬仰,屢次被武帝託付皇位,卻盡皆拒絕。】
【你實力飛速增長,已達瓶頸。】
【雖超越昔日孟朝巔峰,仍感知到未來道路。】
【武歷一二零七年,端月初一。】
【你蓄力多年,達到極限,如桶水已滿,再多則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