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赤誠是帝都貴人之後,自幼便對道法很感興趣,飽讀道經,是真正的一心求道。
他先前在家修道,不久前才拜入永樂道觀。
三觀的形成,受到了昔日家庭,以及那些為道經註釋的道家高人的影響,並沒有被外物所染,而是維持著最初的赤子之心。
不過,這也只是暫時的。
他現在的這顆赤子之心,並未受世事打磨。
伴隨成長,長期接觸永樂道觀裡的腌臢之人,或許就會受到環境影響,逐漸改變想法。
江賀不願看到赤心蒙塵。
不願看到燕赤誠,逐漸被永樂道觀裡的那些道人同化。
於是改變了想法。
先不離開帝都了。
在哪裡苦修,對江賀來講,差別其實不大。
燕赤誠給予的這些銀兩,足以讓他在帝都租住一段時間。
他有前身的畫技,又可以外出狩獵,可以考慮開個劍館,甚至可以去找那些欺壓鄉里百姓之人,劫富濟貧一波……
哪怕這是太平盛世,不適合打打殺殺。
幾世經歷放在這裡,不說榮華富貴,生活是絕對沒問題的。
帶著這種想法。
江賀在帝都住了下來。
……
時光荏冉,歲月如梭。
繁華都城經歷了二十次風霜。
江賀在帝都潛心修行,也已經過去了整整二十年。
在太平盛世裡,妖祟、匪盜之類的事情,都會隨之減少。
加上有朝廷神明調理風水,行雲布雨,年年都風調雨順。
並沒有多少出手的機會。
江賀喜不自勝。
他本來就是打算潛修發育,先修成十里坡劍神,再出關遊歷天下。
自然事情越少越好。
就例如現在,經過二十年的潛心重修。
他的修為突飛勐進,已經遠超尋常一流。
若是算上劍訣、道法等各類招式,他真實的戰鬥力,已經正式踏足頂尖之境!
只可惜,汲靈功雖然殘留神妙,卻只針對於魔氣。
對於靈氣、血氣、精氣、妖氣等其他力量,效率驟減,只等同於普通的鑄器術法。
放在孟朝時期,也就是中游水準,連一流都算不上。
當然,汲靈功也發揮了一些用處——
江賀在汲靈功的熟練度上,已經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