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參會的人數越多,越只具有禮儀性質,而沒有實際意義。
幾千人到場的正旦大朝會,大小臣工們,永遠都有磕不完的頭。
“跪!”
“肅!”
“叩首!”
“興!”
“再跪……”
三跪六肅九叩的大禮之後,康熙當著殿內外所有人的面,親熱的喚道:“十五阿哥,來,到朕的身邊來。”想把胤禑叫到太和殿的須彌座上,陪在他的身邊。
誰料,胤禑出班後,徑直跪到座前,大聲說:“臣兒萬萬不敢僭越無禮,請汗阿瑪收回成命!”
尼瑪,太子都只是站在須彌座下的左側,胤禑居然跑到了須彌座上,這簡直是司馬昭之心,惟恐路人不知啊!
作為歷練多年的老官僚,胤禑深深的懂得,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道理!
若是胤禑不知收斂,康熙今天賞的東西,將來,都會被加倍收回去!
實話說,康熙給胤禑的恩典,多少有些過頭。
胤禑心裡有數,這不過是父愛和感激護駕的情緒,暫時壓過了猜忌之心罷了。
萬惡的皇權之下,今天捧得有多高,將來就會摔得有多慘。
站在郡王班列中的老四,情不自禁的長鬆了口氣,慶幸之餘,又格外的高興!
若是胤禑今天登上了須彌座,將來,老四登基之後,還能拿什麼賞他呢?
史書裡記載得很清楚,功高震主的賞無可賞,那就該想辦法送走了!
既然胤禑主動挽救了彌足珍貴的手足之誼,老四沒有絲毫的猶豫,他主動出班,和胤禑跪了個並排。
“臣兒恭請汗阿瑪,收回成命!”老四鏗鏘有力的大聲說。
老五本打算也站出去,和老四一起勸說康熙。
可是,出來幫胤禑說話的人數一多,反而容易給康熙造成拉幫結夥的壞印象,那就是幫胤禑的倒忙了!
老十二也沒有站出來,主動幫胤禑說話。
在太和殿裡,幫胤禑說話的人越多,越容易惹來結黨的猜疑!
有老四挺身而出,這種時候,老十二不出來添亂,就是幫了胤禑的大忙。
老大巴不得胤禑吃飯噎死,喝水飽死,下臺階摔死,他自然不可能站出來說話了。
老三這小子,讀書極多,一肚子的壞水。他眼珠微微一轉,當即計上心頭,果斷出班,跪到了老四的邊上。
“汗阿瑪,臣兒以為,您老人家不能太寵十五弟了。”
老三這話,乍一看,像是幫胤禑說話。實際上,大有刺激康熙賭氣之嫌。
哦,你們都想攔著,朕偏不依你們!
皇帝最爽的時候,就是否決了大多數人意見的時候,哼,你們都錯了,唯有朕永遠正確!
要不說,讀書越多越壞呢?老三的用心,極為陰險狠辣,一刀砍下去,足以致命!
老十二眼睜睜的看著老三表演,卻閉緊著嘴巴,一聲不吭。這個時候,千萬不能給胤禑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