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到了熱河之後,整個大清的朝廷機構,也就跟著一分為二了。
兵部的六位堂官之中,跟著來行宮的是,左侍郎孫朗。
照朝廷的規矩,兵部左侍郎分管全國綠營武官的任免和考核。
眾所周知,管帽子的官,不分文武,都是實權的要缺。
因胤禑是管部的阿哥,本人又在熱河行宮,所以,孫朗便帶著調整綠營武官的清單,來內務府的簽押房,拜見胤禑。
內務府的行在衙署,就位於德匯門的右側。
孫朗畢竟是二品侍郎,胤禑也沒有讓他在門外久等,很快就見了他。
“兵部左侍郎,卑職孫朗,拜見十五爺。”孫朗是漢臣,長揖到地即可。
“免禮。”胤禑起身相迎,十分客氣的說,“少司馬,請坐下敘話。來人,上茶。”
賓主雙方落座之後,孫朗直奔主題,把來意詳細的說了。
胤禑點點頭,說:“想必少司馬也是知道的,我剛接手兵部,很多情況並不熟悉。”
孫朗當即聽懂了胤禑的暗示,便拱手道:“那卑職便把清單給您,再等您的示下。”
胤禑正有此意,便欣然答應了。
談完了公事之後,孫朗也沒急著告辭,而是撿要緊的事兒,給胤禑說了幾件。
胤禑瞬間秒懂,孫朗這是在向他示好呢。
在大清的六部衙門裡邊,兵部的清水程度,只比禮部略強一點點而已。
不過,就算是再清水的衙門,也有不清水的要缺。比如說,孫朗本人就是兵部最有實權的堂官之一。
說白了,只要傳出風聲,朝廷要動各地綠營的軍官。孫朗即使坐在家裡啥也不幹,也是日進斗金的大發其財。
實話說,在大清朝,綠營的軍官普遍比八旗的軍官,富裕十幾倍以上。
因為,八旗兵都是世襲的職位,人人都有的鐵桿莊稼,每月必須發放到位。都統、參領和佐領們,即使想吃空餉,也沒那個膽子。
因為,人家就指望著這麼點鐵桿莊稼過日子呢,只要銀子少發了,就會被捅上去,把事兒鬧大。
正因為如此,到了康熙四十年以後,因邊境無大戰的緣故,很多家境窮困的八旗軍官,竟然主動申請調去綠營當差。
只因,綠營的吃空餉,是從前明傳下來的傳家寶。
胤禑也早有耳聞,只吃三成空餉的綠營軍官,已經算是很良心的好官了。
以前,有個訛傳,說綠營兵的待遇,不如八旗兵。
實際上,不管是綠營兵,還是八旗兵,對應級別的軍餉都是一樣的。比如說,普通馬甲,都是月銀三兩。
從順治到康熙,真沒有那麼蠢。全國的總兵力也就八十多萬而已,其中,綠營兵佔據了絕對多數。
公然歧視漢人中,合法拿刀的這批人,這是惟恐滾回關外太慢啊!
只不過,綠營軍官們,有上頭默許吃空餉這個大BUG的存在,反而,比八旗軍官們的收入高出N倍了!
孫朗的主動示好,胤禑自然是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