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足球擺放在禁區弧頂位置。
退後幾步。
楚歌看了眼道具人牆。
助跑。
一腳擊球。
“啪!”球鞋與足球為愛鼓掌。
隨著這聲清脆的聲響,足球飛起一道絢麗的弧線,越過人牆上空,墜進球網。
球進了。
“還可以。”楚歌點點頭。
就像他預想的一樣。
在主罰任意球時,系統會按照當前的風速、草皮狀況、足球重量、球鞋摩擦係數等等一系列引數,對楚歌主罰任意球的力量、角度等進行修正。
就如同超級大腦,或者阿爾法狗一般。
“難道柯潔會敗得一敗塗地。”
“人是打不過狗的。”
楚歌回想起前不久阿爾法狗與柯潔的那場三番站,
想起天才少年在面對人工智慧一敗塗地後潸然落下的淚水,
響起柯潔賽前的信心滿滿……
“呵,人類的智慧。”
……
“嘿,楚。你說,如果德布勞內當時選擇了犯規,給你一個任意球,你當時能打進那個任意球嗎?”看到楚歌連續三次都將足球直接送入球網,拉什福德看呆了。
他從未見過有人能將任意球主罰得如此精準。
就像是在罰點球一樣。
甚至點球都沒有像楚歌這麼完美的,簡直就是指哪兒打哪兒、百發百中。
這太恐怖了!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拉什福德簡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儘管罰球位置沒有移動過,是資料統計中最容易罰進任意球的位置;儘管這只是訓練場並非實戰,門前沒有守門員,人牆也是不會主動防禦的道具,但是看到楚歌如此穩定的三罰三中,三次任意球的弧線、落點都完全相同,如同完美複製一般,拉什福德感覺很震撼。
他不由得想起了上一場比賽的那個場景。
賽後,許多專家在解說楚歌的第三個進球時幾乎都提到一個共同的觀點:如果德布勞內當時果斷選擇犯規,結局或將完全不同。
他們解釋的很清楚。
如果德布勞內犯規了,楚歌那個經典的進球就不會出現,取而代之的將會是一個禁區前沿的直接任意球。
如果那個任意球沒有罰進,當時的比分就停留在1:2,主隊僅僅落後一球。
如果算上比賽臨結束時德布勞內的那個進球,這一次曼徹斯特德比的最終比分,很可能會定格在2:2,平局。
曼聯與曼城各取一分,切爾西依舊是聯賽第一,曼城依舊是聯賽第三。
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甚至不少曼聯球員也都有類似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