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華夏的年輕人來說,生活的儀式感,是來一杯瑞·民族之光·幸。尤其是在可能第二天就喝不到的情況下。
而對於黃岩中來說,生活的儀式感,是他的黃面板、黑頭髮,是他祖祖輩輩使用的中國話,是他每逢清明都會趕回故土掃墓的鄉土情。
他是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人。
同絕大多數南洋的華人一樣,他的父輩們也是因為躲避戰亂或者被人拐賣,背井離鄉的來到這裡。但是和新加坡、印尼等國家不同,馬來的華人從未忘記自己的傳統。
他們自小學會中文,並以使用中文,不忘記自己的傳承為榮。
黃岩中就是其中一員。
這也是為什麼他今天會出現在這裡的原因。
黃岩中環顧看臺。
他看到了許多和自己一樣的人。
而令他欣慰的是,其中年輕人的數量很多。尤其是年輕的女孩子。
一般來說,女球迷是球迷中的少數派。
喜歡看球的女生,比同齡的男生要少許多。
不管是哪一種球。
但今天的比賽,黃岩中在他的視野中,至少是看到了一兩百個,而且還大多是成群結隊,與一群女孩子一起,而不是和男朋友一起來看球的少女們。
“足球比賽,居然也能變成粉絲追捧偶像的娛樂……”黃岩中搖搖頭。
他能猜到這些女孩子前來看球的原因。
無疑就是因為楚歌。
一個顏值比當年貝克漢姆還要高,被評價為足球裡的萊昂納多,球技又華麗飄逸的華夏球星。
許多少男少女心目中的偶像。
有他的比賽,永遠不缺乏觀眾。
不少媒體甚至批評這種現象,認為楚歌的出現,讓足球變得不那麼“純粹”,是足球運動的一種倒退。
但黃岩中並不這麼認為。
“至少他的存在,可以讓馬來更多的年輕人都更加認同華夏文化,認同我們這一輩人的堅持。”
看著隨著隊友們一同入場,戴著國家隊隊長袖標的楚歌,聽著身邊不少女球迷的尖叫聲,黃岩中露出笑容。
“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文化輸出。”他心想。
……
在異國他鄉,能在看臺上看到那麼多的五星紅旗在隨風飄揚,楚歌有些驚訝。
而更令他感到驚訝的是。
這一次回國比賽,他居然在國家隊裡遇到了一個熟人。
杜昌傑。
就是那位在綠茵訓練班華中賽區與楚歌有過正面交鋒的年輕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