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難點,在於沉浸進入到角色之中。
觀眾在觀看電影時可能不覺得有什麼困難,但實際演員在拍攝時,面對的場景並不是觀眾在大螢幕裡看到的那樣。
就拿楚歌的第一個場景來說。
當時的場景是吳金與于謙帶著他們的乾兒子直奔大使館而去,就在快抵達大使館的時候,被反政府武裝逼入絕境。吳金甚至做好了拼死一搏的準備。
所有人的性命,命懸一線。
這個時候,外交官突然帶著使館裡的警力強勢登場,完成控場,並將吳金等人從危險地帶轉移走。
這個畫面,在螢幕上很流暢,觀眾在觀看的時候很容易進入當時那種緊張的氛圍。
不過。
楚歌在拍攝的時候,前一部分的拍攝工作已經完成。
他需要面對一排攝像機,想象對面反政府武裝的人員拿著槍與他對峙,想象身前有許多難民躲避在散開的廢棄汽車後面。
這些場景在攝影棚裡是沒有的,完全得靠楚歌自行腦補。
他需要在大腦中復原劇本里描寫的場景,然後代入到那種緊張的氣氛之中,完全進入到外交官的角色,完成從武裝人員手下救人的劇情。
這並不容易。
在反覆觀看了吳金帶來的前一段劇情影片之後,楚歌閉上眼睛,慢慢重構場景。
一開始。
他會犯一些錯誤。
對著鏡頭說臺詞,想象自己是在救人,這確實很尷尬。
不過好在之前有蘇青青讓他做過類似的事情。
慢慢的。
從不熟練到漸漸熟悉,楚歌逐步開始適應。
用吳金的話來說。
不會做不要緊,大膽去嘗試,然後多總結,多練習。
經過了幾個小時的練習之後,楚歌找到了感覺,終於完成了第一個場景的拍攝工作。
這一天的拍戲,對於楚歌來說,是一次非常新鮮的體驗。
一開始有些枯燥。
進入角色之後,就非常好玩。
挺有意思的。
吳金也對楚歌的拍攝天賦表示了誇讚。
不管他是不是客套,但至少,楚歌的第一個場景順利過關了。
在拍完這個場景之後。
吳金還與楚歌開起了玩笑。
聽到老特拉福德球場全場呼喊楚歌的名字時,吳金想到了一個不錯的慶祝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