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報在頭條報道厄德高加盟的同時,在一個不起眼的版面,還有一篇文章。
這篇報道,主要是關於楚歌的。
文章的標題是,“從巴爾德貝巴斯到查馬丁,有多遠?”
這篇報道的一開始,並不是以楚歌開篇,而是一位著名的皇馬旗幟型球員。
勞爾·剛薩雷斯。
“1994年10月27日,17歲的勞爾·岡薩雷斯·布蘭科在略嫌陳舊的查馬丁訓練基地,接到了一個電話。這通電話,來自時任皇馬主教練的阿根廷人,豪爾赫·巴爾達諾。電話中,巴爾達諾這麼說,‘在我告訴你這個訊息後,平復一下自己的心情。我要帶你去薩拉戈薩,你會首發並且踢滿90分鐘。’”
在薩拉戈薩,勞爾的首秀如同一場車禍。
他表現不佳。
然而,巴爾達諾在第二場比賽裡繼續重用他。
僅僅半個賽季之後,巴塞羅那的克魯伊夫就在驚歎,“(皇家馬德里)從哪裡冒出這個金牌射手”。
十七歲的勞爾,也就是從那一通電話起,開始了他日後的傳奇之路。
查馬丁這個名字,對於一些皇馬球迷可能會比較陌生。
在皇馬新建皇馬體育城之前,查馬丁是這家西甲豪門的訓練基地。
從一線隊,到卡斯蒂亞,再到大大小小的梯隊,幾百人就擠在那個小小而又設施陳舊的查馬丁訓練基地裡。
勞爾當時就在查馬丁訓練。
而他當時效力的隊伍,就是楚歌今天所在的卡斯蒂亞。
如今,皇家馬德里的訓練基地搬到了巴爾德貝巴斯。
但他們的主場,伯納烏球場,依舊是在查馬丁。
從勞爾之後,巴爾德貝巴斯里依舊訓練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球員。
然而,這些優秀的球員,往往都得不到皇馬俱樂部的重用。
在勞爾之後,從巴爾德貝巴斯到查馬丁的道路,是無數皇馬青訓球員,一輩子都沒有走完的路。
這篇文章在介紹了楚歌之後,給予了楚歌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是巴爾德貝巴斯出品的又一個皇馬青訓明珠。
然而,記者也無奈的寫道。
“楚與勞爾的距離,就是安切洛蒂與巴爾達諾的距離,是弗洛倫蒂諾與門多薩的距離,是巴爾德貝巴斯與查馬丁的距離。”
“俱樂部寧願從外面高價買入天價的厄德高,卻不肯相信自己青訓裡的天才球員。”
“這或許就是皇馬青訓球員的艱難處境。”
毫無疑問,這篇文章是在呼籲皇家馬德里俱樂部重視自己的青訓,重視自己的青訓隊員。
楚歌只是一個引子。
記者是看到了他的出色表現,才萌生出這個想法,寫出這篇文章。
他的意思並不等於簡單的說,皇馬應該提拔楚歌,他只是希望俱樂部可以給這些青訓球員更多的信任,更多的表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