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久不見。
距離上一次開啟作家助手,已經是一年以前了。
時隔一年,再次面對作家助手,竟然有些迷茫,不知道寫什麼。
認真想想,就當寫日記吧。
雖然正經人不寫日記,但好像也只有以這種形式,才能把這段時間經歷的一切傾訴出來了。
老實說,月月不是一個合格的作者。
因為中途而廢的作品實在太多,通常只要切了一本,都是要被冠以一個“太監”的名頭,被讀者拉進小黑屋的。
但偏偏最不稱職的作者,有一群很好很好的讀者,無論我切了多少次,大家似乎都會原諒我,一次次來到我的新書,再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支援我。
每一次我都在內心告誡自己,“這一次一定不能切了,哪怕成績再差,罵得人再多,都要寫下去,把作品好好完結”。
結果就是,大家再一次失望。
之前月月都認為是自己心態的問題,太脆弱了,任何一句批評都足以將我一天的好心情毀掉,然後在這一天餘下的時間裡反思、難過,不斷地內耗。
明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但還是會控制不住的去這麼想。
直到超過了一定閾值,徹底爆掉,在切掉最後一本書後,解除安裝了作家助手,選擇了銷聲匿跡。
因為我不敢面對大家的批評,還有那麼多的期待和失望……
就這樣,我不寫小說了,但還在圈子裡面混跡,甚至可以說是第一次真正進入圈子。
之前都是孤身一人,埋頭在寫,卡文了問編輯,新書也問編輯,到最後也只認識一個編輯。
直到在群裡聊天,認識了一些朋友,我才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原來人人都會卡文,卡文了能這麼解決,新書還有這種思路。
最關鍵的是,透過他們,我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他們管我這叫“路徑依賴”。
因為以前在這條路上成功過一次,所以無論有意還是無意,就會去再次復刻這條路。
明知道這個劇情以前寫過了,但還是會忍不住去這麼寫,想著以前這麼寫,大家很喜歡,現在這樣寫了,大家也會喜歡的吧?
但已經看過一遍的東西,又怎麼可能再喜歡的起來呢?
寫起來也是一樣的道理,之前的熱情不可能再有。
最後導致原本還算勉強的劇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迎來的就是各種負面評論,心態崩掉之後切書,開一本新書,重複以上的過程。
至此陷入惡性迴圈。
這才是我越寫越差的真正原因。
當月月聽完這些分析後,愣怔了許久,有一種找到病根的放鬆和釋然,緊接著再次陷入到內耗。
因為那時候已經無聲無息消失了有兩、三個月了,即便知道了問題所在,我也不敢回去,我怕自己還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又一次陷入循壞,更怕海一樣的攻擊和負面評論。
恰好那時候,臨近畢業,畢業論文、答辯……各種事情壓上來,壓得我喘不過氣,但反而讓我有些釋然,因為事情一多,就不會胡思亂想那些事情了。
眾所周知,白蓮花是在20年8月份寫的,理由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高中畢業了……有了時間,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現在,24年,月月大學畢業了,也找到了一份工作。
雖然工作繁忙,但跟高三相比,顯然是時間充裕了太多。
最重要的是,上了一段時間的班,我也才在恍然之間,驟然意識到,攻擊沒有那麼可怕。
網上的評論再負面,比得上現實裡的陰陽怪氣和動手使絆子嗎?
至少對我來說,後者的影響更大,但我竟然能坦然面對了,大不了就是在心裡痛罵老闆和同事,“為什麼一直開會啊?差不多得了”、“你讓我幫忙就幫忙,自己沒長手長腳嗎?”,然後表面一臉微笑的跟領導、同事打招呼,彷佛什麼都沒發生過。
是的,月月學會了人前一套,人後一套,不知道這算不算人情世故呢?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群朋友陸續開了書,在某天聊天的時候突然找到我,對我說了一句“月月,你不開書嗎?”
我第一反應就是拒絕,但是他卻說“我逛了你的評論區,你的讀者都在等你。”
我嘴上罵他“怎麼又在視奸我!差不多得了!”,內心卻難以置信,覺得他在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