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天才俱樂部> 第16章 一場相遇一場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章 一場相遇一場夢 (3 / 5)

熒幕上正在播放小小愛麗絲吃下蛋糕,變成巨人的場景,荒誕又富有想象力。

林弦陷入沉思。

愛因斯坦的行為,也同樣難以理解。

他不好好在普林斯頓待著,沒事總往布魯克林郊區跑什麼?

而且還如此有規律,每隔幾個月就來一趟。

就好像……

在這邊檢查什麼、部署什麼、籌備什麼一樣。

再深入想一想。

林弦閉上眼睛。

根據CC所言,她從嬰兒時期就在福利院生活,前十幾年都沒見愛因斯坦路過門前;第一次目睹愛因斯坦的車輛,是在十二三歲,1945年左右。

自此之後,愛因斯坦就開始保持一定頻率路過福利院門口。

1945年。

林弦抿了抿嘴唇。

這確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

第二次世界結束、

人類首次將原子彈用於戰爭、

核裂變釋放的巨大能量改變世界格局、

美蘇冷戰初顯眉目,暗波洶湧。

“原子彈。”

他輕聲唸叨,聲音被電影裡動畫角色的尖叫覆蓋,沒人聽見。

愛因斯坦的一生,似乎都與原子彈有脫離不開的關係。

1905年,他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為原子能的發現和利用奠定理論基礎,這是一切的開始。

1939年,他給米國總桶羅斯福寫信,提出製造原子彈的可能性;建議米國提前德國,立刻開始著手研究原子彈……他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1941年,“曼哈頓計劃”啟動,愛因斯坦因為政治原因不被信任,所以被排除名單之外。

但理論和時機都大勢已成、歷史車輪無法阻擋,原子彈最終制造成功,兩朵蘑菇雲在櫻花國綻放。

自那之後,愛因斯坦就陷入沉重的自責悔恨,抑鬱和恐懼逐漸將其精神壓垮。

莫非……

愛因斯坦在布魯克林的奇怪行為,本質也和原子彈有關?

林弦搖搖頭。

真是越想越遠,越想越離譜了。

無奈,現在掌握的線索和情報太少,確實很難推理出真相。

但這個猜測並非空穴來風。

回想起張雨倩奇妙夢境的關鍵詞:

爆炸、白光、蘑菇雲、報紙、1952年、燃燒、愛因斯坦。

如果說,張雨倩所夢到的場景,就是1952年真實發生的場景,那現在確實已經集齊不少“碎片”了。

有沒有可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