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遠近聞名的小美人魚雕像,主要由上下兩部分組成。
下半部分,是一塊直徑差不多兩米的橢圓形花崗岩作為基石,來撐起上面坐臥高度約為1.5米的小美人魚雕像。
雕像的上半身,是一名全身古銅色少女,整齊的秀髮束在腦後,右手撫在基座的石頭上,左手搭在右腿上。
她的方向並不是面朝大海。
反而是背對著大海,面朝海岸,望著陸地遠方的城市,頭顱低垂,若有所思。
銅像的下半身,似人又似魚。修長的雙腿呈跪姿,腿的下端沒有腳,而是細長的魚尾。
也算是對應了原作童話裡,化魚尾為雙腿、勇敢追逐愛情和夢想的小美人魚公主。
“安徒生的那則《海的女兒》童話,創作於1837年。而這座小美人魚的銅像,則是1913年用青銅澆築雕刻完成的。”
黃雀站在寂靜的沙灘上。
雙手抄進風衣口袋,目不轉睛看著夜幕和滔滔海水衝擊下的小美人魚銅像,輕聲說道:
“當時一位啤酒廠的老闆,在觀看《小美人魚》芭蕾舞劇時,被小美人魚的人格魅力和悲愴命運所打動,所以決定捐資給小美人魚製作一個雕像。”
“這座雕像的模特,就是當時在那一出芭蕾舞劇中飾演小美人魚的女演員。這其中還是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的,總之就是這位啤酒廠老闆,也是真的喜歡小美人魚,為了這一座雕像著實折騰了好幾年。”
“其中遇到的最大阻撓,還是製作雕像的最後時刻,關於小美人魚的下半身到底是用雙腿、還是用魚尾的問題,引發了各界很大的爭論。”
“但最後,就和那場愛因斯坦與玻爾的著名辯論一樣,各執一詞,誰都不服誰。所以最後沒辦法,乾脆雙方妥協,就雕刻成了這樣又有雙腿、又有魚尾的樣子。”
……
聽著黃雀的講述,林弦代入這個歷史故事,開始重新審視這座世界聞名的雕像。
現在的時間已經接近晚上10點,算不上早。
因為他和黃雀從哥本哈根大劇院看完演出出來時,就已經晚上九點。
然後還是吃完飯,才坐計程車過來。
所以。
這個時間點的淺海沙灘上,除了他們之外,一個人都沒有。
安靜的只能聽到海浪撲打礁石的聲音。
不知為何。
夜幕下的小美人魚銅像,看起來要比白天更加悲傷和孤獨,還多了一絲哀愁。
它所處的位置就在深度不足一米的海水裡,花崗岩基石將它高高抬起,距離水面很遠。
除非是風浪很大或者漲潮時分,要不然海浪很少能拍打那麼高、打溼小美人魚銅像。
明明是海的女兒,卻碰不得海,來到了陸地。
明明她擁有海洋裡的一切,卻凝望著毫無容身之處的陸地,思之嚮往。
黃雀扭過頭,看著林弦:
“林弦,你就算是知道《小美人魚》……也就是《海的女兒》這則童話的結局故事,也是從網上、或者是鬥音短影片上看到的吧?應該沒有讀過原著吧?”
林弦點點頭:
“是的,我知道的結局,估計也是在某個營銷號的影片裡、又或者某個網路帖子裡道聽途說的。只是知道一個大概過程,知道是個悲劇,細節什麼的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我只知道最後小美人魚是為了愛情犧牲了自己,變成泡泡消失了,但具體的……說實話,我現在已經忘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