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6年,李秉常憂憤而死,兒子李乾順繼位,由小梁太后攝政。這位小梁太后是大梁太后的侄女,國相梁乙逋的妹妹。
比起姑母大梁太后,小梁太后更加好戰,頻頻向宋朝邊境進攻。公元1089年,北宋因新舊黨爭將神宗變法時奪取的四寨之地歸還西夏,以此換取邊境和平。
然而僅過三年,西夏就再次出兵劫掠,小梁太后雖然好戰卻不善戰,在殺了兄長梁乙逋全家後,小梁太后幾次出兵攻城都是無功而返。
當時的遼朝皇帝遼道宗見小梁太后已經不得人心,派使臣賜毒酒鴆殺小梁太后,命10年,16歲的皇帝李乾順親政。
此時遼朝已經衰落,金朝崛起,但李乾順對遼朝卻很忠心,不僅求娶了遼朝安城公主,而且在遼朝被金軍攻打時屢屢出兵相救。
公元1123年,金朝派人出使西夏,承諾只要西夏能像尊奉遼國一樣尊奉金朝,金朝就會將遼國西北一帶割讓給西夏。
李乾順見遼國滅亡已成定局,就答應依附金朝,並趁金軍攻打宋朝時,派兵攻佔原屬於宋、遼兩國的邊境州縣。
公元1127年,金朝與西夏劃定邊界,金朝將陝西北部數千裡地割劃給西夏。之後,金朝又把黃水流域割讓給西夏。
趁著宋遼滅亡,西夏的領土得到了大幅擴張,領土空前遼闊。公元1139年,李乾順去世,其子李仁孝繼位。
李仁孝十分仰慕儒家文化,在他統治期間,西夏的文化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李仁孝仿照宋朝制度,在西夏各地設立學校,建立太學,尊奉孔子,修訂樂律,設立科舉制度,印刷出版佛家、儒家典籍。
李仁孝是西夏在位時間最久、壽命最長的皇帝。在他和父親李乾順統治時期,西夏國力達到鼎盛。公元1193年,李仁孝去世,享年70歲,廟號仁宗。
太子李純佑繼位。李純佑奉行父親留下的政治外交方針,重視文教,與金朝、南宋大體保持著和平的關係。
與漠北的克烈部也保持友好。然而隨著克烈部的首領鐵木真崛起,立國165年的西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一個崛起於黃沙之中的國家最終也將被蒙古鐵騎埋入黃沙之中。
公元1205年,鐵木真首次出兵攻打西夏,攻入河西。西夏軍隊借蒙古騎兵襲來,竟毫無還手之力,任由蒙古軍劫掠河西。
鐵木真撤軍後,李純佑將國都興慶府改為中興府,希望西夏經此大難之後必將中興。然而太后羅氏卻與宗室李安全合謀,廢掉了兒子李純佑。
李安全得位不正,但是透過羅太后說情最終被金朝承認。也就是在這一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國,成吉思汗。
對西夏和金朝發起進攻。李安全起初幫助金朝對抗蒙古。然而蒙古攻打西夏中興府時,金朝拒不援助,讓李安全十分怨恨。等蒙古撤軍後,李安全就進攻金朝,結果是兩敗俱傷。
公元1211年,西夏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廢掉李安全,自立為帝,視為西夏神宗。
李遵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狀元皇帝,文化水平自不用說,但是他的政治軍事能力卻遠遠不如前者。
李遵頊見金朝無力抵抗蒙古,採取赴猛攻進的策略,趁著金朝被蒙古攻擊時搶佔領土。
然而夏軍作為蒙古的附庸,頻繁接受蒙古的徵調,疲於奔命。西夏國內兵民不滿,不願再隨蒙古出征。
公元1217年,蒙古攻打西夏首都中興府,李遵頊連忙逃走,讓兒子李德任留守應付蒙古軍。蒙古軍撤退後,西夏時而與南宋通好,時而與金朝和好,時而又配合蒙古。想在蒙古的威壓之下夾縫求存。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認為李遵頊反覆無常,逼迫他退位。李遵頊被迫將皇位傳給了次子李德旺。李德旺試圖聯合金朝對抗蒙古。
然而金朝都快被蒙古攻滅,根本不能援助西夏。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10萬進攻西夏。李德旺見亡國在即,憂鬱而亡。
李德旺死後,李睍繼位。西夏已經山窮水盡。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臨終留下遺囑,密不發喪,等待西夏投降。不久李睍被迫開城投降。西夏皇族被蒙古軍盡數誅殺,西夏滅亡
【一口氣看懂元朝百年風雲#歷史#元朝#小知識】
大哉乾元,這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遼闊的朝代。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燕山,北包貝加爾湖,繼承了蒙古帝國的法統,從內亂之中建立,又從內亂之中衰亡。
自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至1368年元順帝逃出中原,元朝共有98年曆史。本期影片,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元朝百年的風雲歷史.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召開庫裡臺大會,建立大蒙古國,又稱蒙古帝國,開始了征服歐亞大陸的歷程。
蒙古的崛起是歐亞歷史上的奇蹟,在不到百年的時間裡,成吉思汗的子孫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了空前遼闊的領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元1218年,蒙古滅西遼。次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一路打到伏爾加河流域。公元1227年,蒙古滅西夏,成吉思汗病逝。
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繼位。公元1233年,蒙古滅東真國,次年滅金國。隨後第二次西征,史稱長子西征,蒙古遠征軍佔領莫斯科,大敗神聖羅馬帝國聯軍。
不久,窩闊臺病逝,遠征軍回師。成吉思汗之孫拔都建立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窩闊臺長子貴由繼位,貴由在西征途中突然暴亡。
蒙古貴族推選成吉思汗第四子託雷的兒子蒙哥繼位。公元1254年,蒙古滅大理。4年後滅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公元1259年,蒙哥在攻打南宋釣魚城時病逝。
蒙哥的兩兄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搶先稱汗,阿里不哥也不甘示弱,在蒙古西部諸王的支援下稱汗。
經過4年內戰,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遷都於大都,按照蒙古制度,忽必烈必須召開庫裡勒臺大會,得到蒙古貴族的推舉,才能名正言順地成為蒙古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