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平安無事,眾人也是順利的到了平原縣城附近的黃河渡口。
簡雍早已率領幾十名士兵在渡口等待。在常林決定舉全族遷移至平原時,陳勐就派人先來到了平原,將此事告知了身在平原的簡雍。
眾人下船之後,陳勐將簡雍介紹於常林。在簡雍的帶領之下,眾人向平原縣城緩行而去。
從黃河渡口前往平原縣城這一條道路,是劉備上任平原縣令以後新修的一條官道。
這條官道,雖然在質量上與大漢朝廷所修的弛道難以相比,但是相比其他郡內的那些下雨就是泥土路、不下雨就是灰塵路的道路來說,還是好了許多。
道路兩側是一望無際的農田,農田中種植的粳稻、粟米之類的作物茂盛異常,且已經出穗,再用不多久就可以收穫了。
在農田之中,一道道引水溝如蜘蛛網一般分佈於眾農田之中。正因為有這些引水溝的存在,這一大片田地之中的作物,才會生長的如此茂盛。
常林自從來到這片農田中後,就控制著胯下馬匹的速度一降再降,最後都要停在當地不走了。
剛走在這條新修的官道之上時,常林就已經有些驚訝了。在這個時期,還能主動修官道的官員,恐怕全大漢境內都找不出來幾個。
可在常林看到這條道路兩側的農田之後,頓時覺得這條官道不值一提了。
常林目不轉睛的看著道路兩側的農田,此時只恨自己為何就只長了一雙眼睛,使得自己無法同時欣賞道路兩側的農田作物。
這麼有生機的作物,長勢這麼喜人的作物,常林這輩子還是第一次見,絕對是第一次見。看著眼前的這些作物,常林不禁慢慢的呆住了。
簡雍看到有些發呆的常林後,笑呵呵的前行兩步,來到了常林身邊,笑呵呵的說道:
“呵呵,常公,此前這裡可都是一片荒原,我主劉備來到平原縣後,在公幹的建議下,帶領平原縣內百姓,除荒草,興水利,勸農耕,這才有了今日之氣象。”
“果然不凡也!”常林讚歎一句。
“公幹,這等事情為何之前不與我言明呢?”常林看著旁邊的陳勐,略帶責怪之意。
“哈哈,常公。此乃小事而已。常公既然已經決定來平原縣,那這事我說與不說又有何妨呢!常公親眼所見時,不是更為震撼。”
“你小子...
此等長勢喜人的作物,我之前從未見過。看這長勢,等待秋收之日,畝產怕有三斛。”
“常公所言極是。若是常公能早來一些,就能看到那些優等田中所種植的冬小麥了。今年夏收時,那優等田中的冬小麥可是達到了畝產三斛三鬥。
這些田地算不上上等田,所種植的作物在產量上也稍微弱於冬小麥,估計這些田地畝產也就三斛。”
簡雍這是說者無意,可常林等人則是聽者有心。
當簡雍說道夏收的冬小麥達到了畝產三斛三鬥時,常林及一眾常氏族人都流露出無比吃驚之色。
畝產三斛三鬥小麥,常氏全部族人,包括常林,之前都是隻在書中見過而已。
東漢末年,平均氣溫逐漸降低,天氣變化異常,乾旱、洪澇年份居多,百姓想求得一風調雨順的年景,幾成奢望。
這等天氣,對於這個時代靠天吃飯的百姓來說,能種活作物,有些收成就謝天謝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