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老爺子聽趙雲這麼說,笑道:“子龍你無需道歉。”
“你們都是為國效命,剷除國賊。”
“沙場之上,哪有不戰死的大丈夫?”
趙雲點了點頭,沒有這個問題繼續下去,而是問道:“老先生這是?”
張璇一邊讓男下人將兩馬車裡的物資搬出來,一邊道:“是這樣的,子龍,這次來,是我遇到了大事。”
“我女兒嫁到了無極縣。”
“我們得到可靠訊息,麴義將軍會和雁門郡的閻柔將軍在無極縣城東門匯合,然後進攻薊。”
“這閻柔將軍,是為了給州牧劉公復仇,因此,他開啟了雁門郡的城門,迎接了鮮卑等胡人入駐。”
“一路上,他們已經燒殺搶劫了。”
“麴義將軍手下的兵馬,也是羌人精銳。”
“羌人,你知道的,都不把我們漢民當人看。”
趙雲點了點頭道:“是這樣。”
昔年,國賊董卓禍亂朝廷,他之所以招募義士趕往支援公孫瓚而非袁紹,就是因為公孫瓚曾經帶著白馬義從擊殺了無數的羌人、鮮卑人等胡人存在。
在邊關的百姓當中,公孫瓚就是那英雄!
相比較之下,袁紹雖然是四世三公之後,但是他對邊關毫無貢獻。
誰知道,最終公孫瓚這個英雄,也變得殘暴不堪,和那胡人並沒有太大區別。
公孫瓚縱容麾下將士對百姓燒殺搶掠。
這點,遠不如劉虞這個州牧做得好。
恰逢兄長去世,他便找這個為藉口,帶著活下來的義士離開了公孫瓚,各回各家。
公孫瓚倒是想阻攔。
可一來,趙雲他是以本部人馬加入的公孫瓚,不完全受公孫瓚管轄。
而且,本部人馬,個個都是驍勇善戰的各個世家大族的部曲,甚至一些豪門家族長。
公孫瓚也不敢過於得罪。
二來,他找的藉口是給兄長守喪。
長兄如父。
大漢以孝治天下。
公孫瓚雖然為一方諸侯,卻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只能放人。
只是可惜,他走的時候,遇到一人姓劉,名備,倒是一方誌士,兩人還一起共事過一段時間,心心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