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遂一路馳騁,五天之後,才終於趕到了黎陽港。
果然如田豐在錦囊裡所說,徐榮帶著本部一千騎兵在那裡。
見到張遂,徐榮顯得頗有些興奮,朝張遂認真行了一禮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
眾將領也紛紛行禮。
張遂目光落在黃晗和甄昊身上,好奇道:“你們何時趕到的?”
之前甄昊和黃晗可沒有和徐榮他們在一起。
他們都在廬江,被張遂從本部一千騎兵裡面剝離了出來。
甄昊笑道:“伯成——”
話語到一般,甄昊忙改了口道:“主公,我們是三天前趕到的。”
從袖子裡掏出一卷軸,遞給張遂,甄昊道:“軍師中郎將陳元龍的弟弟不是在廣陵做郡守嗎?”
“陳元龍軍師在主公你離開廬江之後,去了廣陵那裡一段時間。”
“期間正巧碰到孫策大軍進攻廣陵。”
“嘿嘿——”
甄昊得意地笑了一聲道:“兩萬大軍進攻廣陵,在陳元龍的計策下,那陳矯和魯肅身先士卒,孫策的兩萬大軍甚至沒有登陸上岸!”
“張郃將軍在陸地上擺好了埋伏,都沒有等到人。”
“孫策的兩萬大軍,折損了近兩千人,就敗退了回去。”
“陳元龍軍師的話來說,是他的計策發揮了作用,陳矯和魯肅兩個小年輕又勇猛,帶著部曲兇猛至極,孫策大軍損失慘重,孫策又擔心折損太多將士,引起江東世家大族的趁機反叛,所以勒令大軍就此撤退了。”
“不過,江東那邊的傳言是,江東世家大族一直不服孫策和周瑜,隨時準備反叛。”
“而且,已經在匯聚大軍了。”
“孫策聽到了風聲,不得不撤軍。”
“而這卷軸,原本是陳元龍軍師送往田別駕的。”
“田別駕看了之後,讓我和黃晗送到這裡來。”
張遂點了點頭,接過卷軸,開啟。
只見裡面寫著數十列文字道:“九月廿五,孫策遣大將徐琨為主將,周瑜為軍師,二弟孫權為副將,兩萬大軍襲擊海陵港,登以魯肅為先鋒,陳矯為裨將,成功在孫策大軍上岸前擊潰敵軍,斬殺敵軍首級兩千餘具。”
“魯肅麾下部將甚至差點射殺主將徐琨。”
“廣陵危機解除。”
“張勳和趙雲坐鎮濡須港,水軍甚眾。”
“登以為,孫策很大可能會暫時放棄廬江,從夏口北上。”
“河北和荊州為聯盟,主公可以思慮派遣大軍從廬江直入夏口附近陸地,做好埋伏孫策大軍的舉動。”
“孫策驍勇無比,野心非常。”
“夏口太守黃祖年老昏聵,登以為,黃祖無法阻擊孫策。”
“然冀州牧袁公不以為意。”
“主公可自行取之,之後徐徐圖之。”
張遂看完卷軸上的內容,神色有些古怪。
原來廣陵這次大戰,孫策沒有親自出動。
倒是派出了孫權了。
可惜,孫權打敗了。
根據穿越前的史書,孫權對內作戰有很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