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諶和辛毗互相對視了一眼。
辛毗讚道:“劉玄德果然是君子。”
“雖然我覺得很遺憾,但是,他的做法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馳騁沙場,那是他對主公的效忠。”
“不出謀劃策進攻易京,是對公孫瓚的恩情回報。”
“如此美德,我們成全他一次,將來說不定也是一場佳話。”
荀諶也點了點頭。
袁紹蹙起眉頭,看向荀諶和辛毗道:“沒有劉玄德提供的公孫瓚詳細情報,我們如何能夠順利拿下易京?”
荀諶接話道:“如今公孫瓚已經是強弩之末,有劉玄德提供情報,那自然是極好的。”
“沒有,也不是拿不下。”
“我今天結合二公子的話,仔細想了下。”
“這兩年,公孫瓚一直固守易京,沒有絲毫進攻之意。”
“再加上我們之前一直在對付徐州和淮南,兵力也集中在這兩處。”
“公孫瓚在已經附近的防守,不會過於緊密。”
“而如今天氣也漸寒。”
“由此,我們可以兵分兩路。”
“一路主力大軍,強行攻城為佯攻,吸引易京公孫瓚的主力。”
“另一路,我們派遣一千死士,趁主力大軍佯攻易京城牆時,從章武入海,從海陽港登陸。”
“我們以狼煙為訊號。”
“一千死士登陸海陽港之後,在易京後面燒殺搶掠,點燃房屋,讓公孫瓚以為後方被攻入。”
“屆時,公孫瓚必定分散注意力,將很大一部分兵力抽調到掃除後方進入的敵軍。”
“我們再攻城,勢必事半功倍。”
“只是,從章武入海,有可能遭遇埋伏。”
“因此,這一千死士,只能趁著夜色前行,而且只能乘坐小船。”
“如今天色寒冷,風大,容易翻船。”
“一旦掉入海里,又是這種境況,必死無疑。”
“興許,這一千死士,一個也過不去。”
辛毗附和地點了點頭。
袁紹聽荀諶這麼說,很是為難。
好一會兒,他還是定了主意,對荀諶道:“明天一大早,你抽調一千人組成死士,按照計劃行動。”
“告訴那些死士,此次拿下易京,他們活著的人,每人晉升一級;死去的,每人五十匹綢緞發放給其家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