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是博物館裡看到的,一個秦國士兵寫給家裡老母親的,讓老母親給他寄衣服到軍營,他冷得不行。
但是,這封家書沒有寄出去。
後世的人從他的骸骨下面找到這封家書,修復的。
這是張遂第一次瞭解到這片土地的統治階級的殘忍和無情。
也讓他明白,古代百姓,被抓壯丁,免費給統治階級拋頭顱、灑熱血不說,竟然連基本的吃穿,還得家裡人提供。
已經不是周扒皮能夠描繪這些統治階級的了。
完全是一副吃骨頭不吐骨頭渣子的畜生!
在此之前,他一直以為古代士兵打仗,軍隊至少要提供基本的吃穿的。
一篇是顏真卿的《祭侄文》。
還有一篇,是一個唐朝時期的小孩子抱怨教書先生拖堂,他想要去玩卻不能去的文章。
至於古代戰爭工具復原短影片,他能完整記得的不多,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有四種。
一個是回回炮的打造工藝。
一個便是還原陌刀的鍛造工藝。
一個是簡易複合弓和複合弓的製作工藝。
還有一個,便是四川一個老工匠還原的木牛流馬製作工藝。
不過,這個老工匠製作的木牛流馬,並不能自己走。
需要有人在前面牽著繩子驅動。
可就這樣,也讓張遂驚為天人。這個老工匠還原的木牛流馬,並非很多所謂的專家學者胡謅的什麼“土推車”之類的。
至少,張遂從小生長在農村,從來沒有聽說過土推車是諸葛亮發明的。
而目前,張遂暫時沒有打造回回炮和木牛流馬的衝動。
一來,打造這些需要各項精確的資料。
張遂對於這些資料,記得並不清楚,需要不斷調整。
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二來,至少目前而言,用不到。
他並不負責管後勤。
現在表現太多,也沒有好處。
在別人手底下做事,張遂深刻明白,要懂得藏拙。
一股腦兒表現自己,最終的結局很可能是慘死。
6=9+
就像他穿越前看的一部叫做《尋秦記》裡的男主一般,太過急於表現自己,甚至連穿越這種事情都能講給別人聽。
最終男主能夠避免不死,完全是編劇強行開掛的結果。
他可不會犯這種錯誤。
給別人打工,怎麼也得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