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大唐那些降卒做出的選擇,楊林倒也不意外。
能在軍伍中廝混這麼多年,還能全須全尾的,怎麼可能認不清局勢?
分不清局勢的那些人,早都死完了。
小人物嘛,自然也有小人物的生存手段。
這會兒,他正聽著一眾屬下在那裡吵吵。
“要本官說,既然大唐的這些傢伙,不管願不願意在我澆河郡做工,都應該弄到工地上,他孃的,我大明的百姓,都尚且沒有吃白食的,他們又如何能例外?”
“工地,工地,你們腦子裡就只有你們那些工地!”聽到這人說完,立馬就有官員站出來,說道,“你們不知道如今澆河郡的各大工坊都缺人麼?
人家德陽城也罷,草原六城也好,雖然是新興的城池,但在商業上都比我澆河城發展得更快,更好!
你們就真的不著急?”
“商業的發展是為了什麼?不也是為了更好的建設澆河郡?
如今既然我大明有財力,自然是加緊基礎建設,修橋補路,未來也能更好的服務於商業上的建設。”
楊林聽著他們的爭論,倒也不說話,他很清楚,自己在為官這方面,經驗不足,更精通的還是從商,如果從內心出發的話,他自然更願意支援發展商業。
只不過他這人謹慎,也深知自己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殊為不易,倒也沒有輕易下結論,而是選擇聽聽眾人的意見。
而他澆河郡的這些官員,絕大多數都是大明學堂的第一批學子,雖然也沒有經驗,但卻也是系統的學過為官之道。
這些人,不說背景如何深厚,但的確私心不重。
聽聽他們的意見,倒也沒有不無不可。
“本官倒也覺得這會兒不急於商業上的發展。”就在這時,又有人站了出來,此人乃是澆河郡郡丞,大唐蘷國公劉弘基的長子,劉仁實。
早些年和長孫衝他們一道去的日月山,只不過這傢伙就如他原本的歷史軌跡一般,一直不溫不火。
這麼多年來,在大明也是不顯山不露水。
房遺愛那些傢伙都已經聲名遠播了,但他在大明仍如一個透明人一般。
不過這也是相對的。
畢竟房遺愛那些傢伙,著實耀眼了一些。
等閒人在他們耀眼的功績之下,真就只有泯然眾人矣的命。
而像劉仁實這樣的人,在大明其實並不在少數。
這會兒見他開口,楊林頓時就有了決議,當即笑道:“本官也是如此認為的,既如此,那就先放緩商業上的發展,著重澆河郡的基礎建設。
這也是為了商業發展鋪路,倒也不矛盾。”
既然劉仁實這麼說了,楊林自然不會反對。
別看劉仁實其名不揚,但別忘了,他和長孫衝、房遺愛這些傢伙,其實是一個陣營的。
非必要情況下,楊林是不會和他們交惡的。
而且,他也深知自己在從政方面的不足,但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他卻明白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這會兒見郡守和郡丞都這麼說了,自然沒人再反對。
“對了,郡守。”有人突然出聲說道,“下官收到訊息,說是長公主殿下已經動身來我澆河郡了,可如今大唐的那些……”
他話沒說完,楊林便擺了擺手,將其打斷,這才說道:“本官也聽聞了此事,長公主乃是為了重修大明律,實地走訪各地風土民情。
這對我大明來說,終究是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