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大明該是什麼模樣的,長樂想過不止一次。
她喜歡大明,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大明的一點一滴,都是她親眼見證的。
甚至在如今的宮牆之上,都還有她昔年為之奮鬥過的痕跡。
她又怎麼可能不喜歡?
相比大明,大唐對她而言就太陌生了。
從出生她就久居皇宮,甚至連長安城都不曾瞭解過。
在大唐,她的天空就那麼大,看到的世界,就那麼大。
但大明不一樣,在大明,她無疑是自由的,也是隨心所欲的。
也只有在大明,她才能如此。、
所以,她是很認真的在思考著大明的未來。
人嘛,就是如此,自己打造的地方,才是最有成就感的。
“走,出去轉轉。”長樂頓時就來了興趣,說道,“真要編撰出能利國利民的大明律,瞭解老百姓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聽她這麼一說,姚小胖頓時眼睛都亮了,這段時間他可是被這些書籍給整瘋了,能出去放放風,他怎麼可能不願意。
很快,眾人便在王進的護佑之下出了青天衙門。
如今的日月山,倒是沒有了最初的繁華。
當然,這不是衰敗的表現,而是大明一開始就將大明諸多的工坊遷徙到了草原六城。
作為都城,經濟發展自然是需要的,但卻並不是必須的。
李承乾一開始就有機會的在將日月山打造成大明的政治中心。
而且,在剔除了繁雜的工坊後,日月山的管理頓時也順暢了不少。
尤其是別國的探子,在日月山想要隱匿起來,就更難了。
……
同一時間,暹羅。
當長樂在體察民情的時候,李二卻是意氣風發。
無他,就在兩個時辰前,暹羅國王舉國投降了。
倒不是說暹羅沒有反抗過,只是在大唐無情的鐵蹄下,他們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勞。
當他們引以為傲的象兵衰敗後,投降也就成了理所當然之事。
“蒙泰的人頭就交給鄂國公處置吧。”看著暹羅送來的人頭,李二笑道,“說起來,此番我大唐南下,也不過是這蒙泰不識禮數,既然鄂國公才是真正的苦主,交給鄂國公處置倒也理所當然。”
雖然大唐南下的原因是什麼大家都清楚,但沒人會承認的。
所以這口鍋就讓尉遲敬德揹著吧,誰叫他當初要出這個風頭?
不過房玄齡看到這顆人頭,卻是搖了搖頭,半晌才說道:“這蒙泰倒也算個人物,雖然不修私德,但他治下的那泰府,卻是挑不出毛病。
此人若是在我大唐為官,定然是能庇護一方的父母官。”
對於蒙泰,房玄齡的評價還是很高的。
當大軍南下之後,他便隨李二一道南下,見識過那泰府的民風之淳樸。
這一切的功勞,自然就被他歸結在了蒙泰頭上。
當然,他也並非是張口就來,也是實實在在的去和那泰府的百姓溝透過,才有此結論的。
和他有著相同看法的還有魏徵,這會兒也是站出來說道:“記得殿下之前說過,國家太弱,個人太強,會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