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樸固福澤聞言一臉正色地說道,“不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我們牢記這一條,怎麼都不是錯。”
這些年,樸固福澤學了不少東西,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怎麼自保了。
而在如何自保之上,他是十分推崇李靖的。
在他看來,李靖的做法才是一個臣子的表率。
作為臣子,本就不應該摻和到那些事情中去。
“那接下來我們只用配合楊大郎就好了?”副將聞言,也是一臉瞭然的點了點頭。
樸固福澤卻是搖了搖頭,道:“怎麼是配合楊大郎,這是盡一個大明臣子的本分,明白麼?
若是楊大郎此舉是為我大明好,那我們自然要配合他,若是楊大郎此舉會將我大明拖入泥沼,我們還要配合他麼?”
“末將明白了。”一聽樸固福澤這麼說,副將哪裡還有不懂的道理。
很快,樸固福澤的軍令便傳遍四方。
次日,那些準備圍困眾人的天竺將士都發現今日大明的抵抗跟鬧著玩兒似的。
當然,他們也不敢冒然殺進去。
來之前,各國的國王就跟他們說過,殺敵不是目的,給大明製造壓力才是最關鍵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樸固福澤的這些麾下才能順利的撤退。
對於這一點兒,樸固福澤也是早有所料。
其實想來也正常,不說天竺的實力如何,終究是各部,很難做到一條心,而且各方都擔心自己成了大明的靶子,被大明打殘了。
到時候,真要將大明趕出去了,那才是災難的開始。
在這一點兒上,各部其實都有防範。
所以,哪怕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大明的軍隊撤走了,也沒有阻止。
這就是天竺如今最大的弊端。
看似能在對外上達成一致,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也就是在這種小心思之下,只是短短三天,樸固福澤便將分散各地的大軍都集結了起來,準備帶著大軍開始西撤。
在撤出中天竺的時候,楊大郎看著這本就陌生的土地,終究是半晌無言。
說實話,他是真捨不得。
倒不是說他對中天竺有著怎樣獨特的感情,只不過中天竺是他人生再也難以企及的巔峰。
孤身滅一國,這牛吹到下輩子,都不過時的……
說是後無來者可能真的太過自大了,但說句前無古人卻是極為貼切的。
看到這一幕,樸固福澤倒也沒有取笑他。
這是他的榮耀,誰都沒資格指摘。
深呼了一口氣,楊大郎這才無奈笑道:“告訴眾將士,今日我們是如何將他弄丟的,來日就如何將其奪回來!”
說罷,楊大郎手一抬,只見遠處數十大漢抬著一巨石便走了過來。
很快,在無數人的配合下,那塊巨石橫亙於城門之外。
只見巨石上上書:
中天竺阿羅那順,倒行逆施,篡位自立,罪惡滔天,尚不自知。
且屢屢犯我大明,微臣楊益,於微末之中受殿下提攜,焉敢辜負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