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突厥說起來,的確是歸順大明許多年了。
但當初阿史那泥孰之所以能說服十姓貴族暫時歸順大明,其原因也是為了韜光養晦。
可如今,要在西突厥的舊地上建州設府,呵呵,那可就不是韜光養晦了。
遊牧名族,建州設府?
開什麼玩笑?
這麼多年來,他們十姓貴族也好,普通牧民也罷,誰不是逐水草而居?
一個建州設府,完全顛覆了他們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慣不說,更是無形間給他們設定了數道枷鎖。
阿史那泥熟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道:“確實有難處。”
十姓貴族的那些老頑固,他其實還是很瞭解的。
這些年,他雖然身在日月山,但和這些傢伙的聯絡卻是沒斷。
從往來的書信中就看得出來,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如今對他的意見還是很大的。
要不然,他也不至於讓李承乾給他派來一支軍隊。
他其實已經做好了用武力跟他們講道理的準備了。
當然,高純行的出現的確是影響了他的一些計劃。
“不過也不是不能解決。”阿史那泥孰繼續說道,“如今這十姓貴族裡,東廂號的倒是好說,之前老夫也和他們書信聯絡過,問題不大。”
所謂的十姓貴族,又分東西兩廂。
東廂號又稱五咄陸,下轄五姓,也就是五部,每部各置一啜(chuo,官職)率領。
而西廂號又稱五弩失畢,同樣下轄五姓,各置一俟斤率領。
不過這就有意思了。
我們都知道,阿史那泥孰本是西突厥的可汗。
而在他之前,本是阿史那咥力。
可在阿史那咥力上位之前,五弩失畢也就是西廂號,因為不服之前暗殺了統葉護可汗而自立上位的莫賀咄,準備造反,他們一開始是要推舉阿史那泥孰的,阿史那泥孰卻沒答應,反過來支援阿史那咥力。
這才有了阿史那咥力上位。
不過諷刺的是,阿史那咥力上位之後,又對阿史那泥孰生了歹心,準備暗殺阿史那泥孰,結果阿史那泥孰屁股一拍,跑了!
結果就有意思了,五弩失畢又和阿史那咥力起了衝突,直接將阿史那咥力攆跑了。
五弩失畢再次共推阿史那泥孰上位。
可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面,阿史那泥孰上位後,稱咄陸可汗。
咄陸,也就是東廂號五咄陸的那個咄陸。
這裡面有沒有什麼彎彎繞,姑且不說。
但就從這簡單的隻言片語就能看出來,五弩失畢自古以來就不是一群安分的人。
在短短數年內,他們曾兩次造反,推翻了當時的可汗,可擁護的人卻是同一個人。
按理說,他們東廂號五姓,應該和阿史那泥孰的關係不錯才對。
可鬧到最後,東西兩廂十姓,就他們最不滿意阿史那泥孰。
“問題就是西廂號的那些人……”昔日的心腹說道,“我們西突厥,就五弩失畢的這些人,最善戰,也最好戰。
自從牛進達來之後,其餘的人都能配合一二,可就五弩失畢的那些人,要鬧么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