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都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因為大家都很清楚,西域諸國如此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只是他們不知道而已。
在這個場合之下,也沒人會去找西域諸國的使者打聽,但私下,眾人肯定會想方設法的去弄清楚。
他們此番出使大明王廷,其實都帶有自己的目的。
就比如薛延陀,這會兒薛延陀的使者就和戶部官員攀談了起來。
話裡話外都是圍繞著大明的軍械。
不單單他們,吐蕃、高句麗、哪怕是倭國都有這個想法。
該說不說,大明的軍械的確是領先於這個時代的。
當然,大明方面就比較含糊其辭了。
這東西能賣,但怎麼賣,賣給誰,賣多少,還有待商榷。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會賣。
大戰結束,大明王廷也急需重振商貿、經濟和民生,而真正能賺錢的生意,定然是軍械,這一點兒,作為一個後世人,李承乾最清楚。
相對而言,國家的購買力肯定大於個人。
關鍵是量大啊!
而且他們急需的物資,也只有國家機器才能那麼快湊齊。
約莫一個多時辰的工夫,酒宴結束。
眾人各自散去。
倒也算得上賓至如歸。
散去後,李承乾將普西偌等人聚在了一起,誰也不知道他們在商量什麼。
而各國使團也是三三兩兩的走到了一起。
其中,吐蕃和薛延陀走得最近。
唯獨大趙王廷的顧建章顯得有些形單影隻。
其實他是不願意出使大明的,之前李承乾給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不誇張的說,他有些怵李承乾。
但如今大趙王廷的日子不好過,比鄰而居的大明王廷是他們現如今最大的依仗。
再者說,李元景也想透過此次出使,混一點兒李承乾的回禮。
不單單是他,各國估計都有這個想法。
大明王廷什麼最出名,當然是大明的工藝。
不管是軍械還是其他的,反正這都將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臨時的使館中,祿東贊正和薛延陀的使者相邀對飲。
“想不到啊,短短一年,大明王廷還真就成了氣候。”祿東贊端起酒杯,沒來由的搖了搖頭。
薛延陀的使者也是搖頭道:“若是你們之前能從南方給李承乾施加一些壓力,大明不可能這麼快就拿下吐谷渾的。”
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當然不希望大明能吞併吐谷渾。
吐谷渾如果繼續佔據著這片土地,充其量是一頭沒了牙齒的狼。
但大明王廷不一樣,那是一頭入了林的猛虎。
如果可以選擇,他們當然願意和吐谷渾做鄰居。
“是我們小瞧了李承乾。”祿東讚歎了口氣,說道,“這位大唐的太子,一開始就防著我吐蕃,甚至為此暗中沒少支援蘇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