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廷和吐谷渾的這場大戰隨著慕容伏允的自盡也終究落下了大幕。
當然,這不是說戰爭就真的結束了。
雖然慕容伏允是敗了,包括他以及在澆河城的達延芒結波和定城王都已經死了,但接下來小規模的戰役還是會不斷的持續下去。
而且,隨著慕容伏允的落敗,群龍無首的吐谷渾必然會踴躍出大量的野心家來。
他們會打著復辟的旗號,繼續和李承乾周旋。
對於這一點兒,包括李承乾在內的所有人都清楚。
這是必然的,誰也無法改變。
因為這就是人的慾望。
而且,每一個趁勢而起的野心家都會覺得自己才是能拯救吐谷渾的天選之子,直到一個個野心家都踏上了慕容伏允的老路以後,吐谷渾才會最終的平靜下來。
但在平靜下來的這個過程中,必然要死很多人,甚至拖垮吐谷渾。
這一點兒,誰也無法改變。
而這,也是李承乾命令契苾何力揮兵北上的原因,他想盡快地拿下吐谷渾,必然還要經歷不少的廝殺。
這就是戰爭,也是戰爭的本質。
戰爭從來都是如此。
同樣的,不管是澆河軍還是徵西軍,都不希望戰爭就此停下來。
這也是為什麼慕容伏允會死的原因。
因為,太多太多的人都希望戰爭不要過早的結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或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
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某一個人就能決定這一切,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每個人都要學會妥協。
尤其像李承乾這種有所求的人,誰都無法例外。
不過這一切對於李承乾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這一仗勝了,他成了笑到了最後的人,這就是事實。
也直到這一刻,李承乾才算真的鬆了一口氣。
別看之前他表現得多鎮定,但沒人知道他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他很清楚,這一場大戰稍有差池,他一手締造的大明王廷都將成為曇花一現,開的絢爛,也敗得恓惶,好在終究還是他笑到了最後。
這一仗說到底,打的就是細節、是對全盤的掌握、是對人心地拿捏。
各個戰場但凡有一個地方出現意外,整個戰局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殿下,王侍郎求見。”就在李承乾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劉三掀開了門簾走了進來。
李承乾抬起頭,笑了笑,道:“帶他進來吧,說起來,這一仗,你們居功至偉啊!”
“殿下,幸不辱命!”王玄策一進李承乾的大帳就急忙施禮,說話間,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充滿了激動。
所有人都以為此番出使西域諸國是他的功勞,但只有他知道,這一切都是李承乾一手策劃的。
在回來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李承乾永遠都能解決這種看似無解的難題,想了很久,他好似找到了一個答案,卻又模糊不堪。
“辛苦了。”李承乾從桌案後面走了出來,拍了拍王玄策的肩膀說道,“此番你們立了大功,若非你們,此戰沒那麼容易結束的。”
這是實話,真正壓倒慕容伏允的恰恰就是西域聯軍這根最後的稻草。
“微臣不敢居功,若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