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管長安發生了什麼,視線回到澆河郡。
慕容伏允自從發現自己身邊可能還有叛徒之後就開始瘋狂的進攻契苾明的虎豹營。
他想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契苾明達成和拓跋釗合兵一處的戰略目的。
按理說他麾下數倍於契苾明,不說全殲契苾明的虎豹營,但真要達成和拓跋釗合兵一處的戰略目的倒也問題不大。
尤其是當他選擇孤注一擲的時候。
畢竟兵力之優擺在那裡。
可偏偏這個時候,他的疑心病又犯了。
他不知道是誰背叛了自己,看誰都像內鬼,這使得他做起事來也是疑神疑鬼的。
到了他這個位置,疑心重是必然的。
要是一點兒疑心都沒,那天底下百分之八十的君王都活不長。
畢竟,那個位置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一些。
可說到這個,很多人就好奇了。
既然慕容伏允一早就有能力和拓跋釗合兵一處,那他為什麼一開始不孤注一擲?
那時候他可還沒懷疑自己的麾下中有叛徒。
其實這也正常。
孤注一擲,也就代表著傷亡慘重。
一開始,他不願意如此,就是希望儲存自己的實力。
如今吐谷渾風雲突變,拓跋釗他也不得不防備一二。
這一年多來,他經歷了太多的背叛,真要說他百分百信任誰,呵呵,一個都沒。
不管是拓跋釗還是定城王,哪怕是他的兒子達延芒結波,信任都是有限的。
再說了,之前的戰局對他來說,繼續拖下去其實也不是壞事。
至少他這邊還是佔據了上風的,至於拓跋釗那邊,他知道情況,雖然很膠著,但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落敗。
那借此消耗一下拓跋釗所部的實力,對他未來平衡吐谷渾各部都是有好處的。
他不想再出現一個天柱王或者高昌王了。
有些時候,戰略目的不單單是對外的,還有對內的。
嚴格的來說,慕容伏允還真沒把李承乾放在眼裡。
用他的話來說,要不是忌憚大唐,小小李承乾彈指可滅。
可既然動兵了,他自然想獲得最大的利益。
這就跟當初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借用外部的力量來幫他鞏固內部的統治。
從這一點兒來說,慕容伏允的做法,其實還真沒錯。
只是很多事情,不會按照他的計劃一步步走就是。
尤其是當龜茲王兵進河州失利,定城王和達延芒結波中計之後,很多事情都超出了他的預料之內。
再加上內鬼風波,慕容伏允最近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有些時候,他甚至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老了。
“大汗,要不直接全軍壓上去吧。”大營之中,有麾下說道。
慕容伏允這幾萬麾下,共分四營一衛。
一衛自然是他的親兵衛,總計萬餘人。
其餘四營每營也差不多一萬人左右的樣子。
除了在後方和吐門羅的孤狼騎鏖戰的萬餘人以外,其餘的兵馬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