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李承乾也沒閒著。
回來之後他就再次召集眾人議事。
議事的核心內容就一點,戶籍制度。
為了這個戶籍制度,普西偌等人來來回回已經討論幾天了。
草原上其實一直沒有個具體的戶籍制度。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一群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戶籍制度對他們幾乎沒什麼約束性。
這也限制了吐谷渾真正的做大做強。
說起來比較諷刺。
吐谷渾立國三百多年,歷史也算悠久了,縱觀華夏曆史,國祚如此悠久的也沒有幾個!
煌煌大唐也才兩百多年的國祚!
而且,少數民族有如此綿延歷史的,那就更少了。
可這幾百年來他們的發展一直充滿了侷限性,其原因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
李承乾想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一個政權,要走的路還很長,這一點毋庸置疑。
“這戶籍制度不如效仿大唐好了,大唐有一套完善的戶籍制度,完全可以應付我們眼下的情況。”長孫衝說道,這都商量好幾天了,也沒商量出一個所以然來,那還不如照搬大唐的戶籍制度。
對於大唐的戶籍制度,他熟啊。
如果能借此從禮部調到戶部,他更加滿意。
而他說完,普西偌當下就搖了搖頭,道:“不可。”
他倒不是擔心長孫衝惦記他的位置,有一點他很清楚,甭管長孫衝是什麼身份,他近些年來最多也就是一個侍郎的命。
哪怕他立下潑天的功勞也是如此。
一來是長孫沖年齡太小了。
小小年紀,主掌一部,並不是什麼好事。
在這個論資排輩的年代,縱使你天縱奇才也抵不過一句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有些時候,年紀真的就是資本,年紀在那,看上去就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樣,總是比年輕人更有優勢。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
小小年紀身居高位,未來你再立功了,李承乾拿什麼酬功?
賞無可賞的時候,李承乾除了弄死你,難不成還能禪位於伱?
也就是長孫衝現在還是少年心性,總想幹出一番事業來證明自己,否則他早就應該察覺到自己現在的處境並不怎麼美妙了。
也不想想,就長安出來的那一幫子人,除了他長孫衝,還有誰小小年紀就身居要職的?
真到了李承乾給長孫衝升官的時候,那也就意味著他倒黴的時候該到了。
“大唐是大唐,大明是大明。”普西偌說道,“國情不一樣,我們不能一遇到問題就效仿大唐的做法,那樣,未來的大明只是第二個大唐而已,卻不再是大明。”
普西偌說完,李承乾點了點頭。
這老傢伙,現在是越來越適應自己的身份了,他明明是覺得大唐的戶籍制度太過於苛刻了,擱這兒扯這些。
不得不說,隨著大明王廷的成長,每個人也都在成長。
就連普西偌這些人都意識到了,李承乾建立大明王廷最大的目的是為了今後若是爭奪皇位失利後,還有一棲息之地。
對於這些傢伙開始揣測自己的心思,李承乾還真不在意,這說明大家都在努力的去適應現在的一切,這是好事。
“普尚書說得沒錯,國情不一樣,不能什麼都照搬大唐,大唐的也許是最好的,但對於我們而言,未必是最合適的。”李承乾說道。
“殿下,我們施行戶籍制度最終想達成什麼樣的目的。”伊原錫問道。
李承乾笑了笑,終於有人問出了問題的核心,或者說問題的關鍵:“當然是統計人口,諸位誰知道我大明現在究竟有多少人?其中男人多少,女人多少,老人多少,稚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