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說道:“回阿耶的話,兒想好了,高明可往,兒亦可往,斷然不會丟了阿耶的臉。”
聽他這麼說,李淵笑了笑,睜開了眼,卻是搖頭道:“都說知子莫若父,真要和高明相比,你還不夠……
他雖然是你子侄輩,但朕縱觀天下少年之英才,能與其相比之人,卻也寥寥無幾。
想要重現他今日的輝煌,很難。
你若執意願往,為父能支援你的不多,你皇兄能支援你的也不多,你可明白?”
“明白的,孩兒自知不及高明,也無心和高明去比,但兄長尚且有高明在外建功立業,孩兒也想為阿耶爭一口氣。”趙王說道。
至於這話到底有幾分真實,幾分作偽,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淵聽了他這話,倒是笑道:“若是如此,大可不必,要說少年英才,昔日你兄長那也是不遑多讓,比起高明更是不遜半分,那難道就不是為父之子麼?”
“這是自然。”趙王笑道,“兄長昔日也定當是少年英才之魁首,不過孩兒只是想多給阿耶爭一分臉面罷了。”
他兩人的對話其實挺有意思的,處處都透著玄機,就看聽的人怎麼理解了。
而這個聽的人,斷然也不止於這涼亭中的幾人。
“你有此雄心壯志,為父甚是高興,不急,再看看,有空不妨多問問你兄長的意見。”李淵說完,再次閉上了眼,優哉遊哉的享受著身旁之人送來的徐徐微風。
趙王見狀,也是當即施禮告退。
等他走後,李淵才笑了笑,倒是沒有言語,但他心裡卻是知道,好戲開鑼了。
李承乾給他的這些叔叔兄弟們,開啟了一個新的世界。
而在太極宮,李二也正在和房玄齡等人議事。
今年以來,大唐尚且還算風調雨順,各個方面都在朝著好的方面發展,單從長安來看,已經有了盛世之相。
當然,他們今天商議的跟大唐本身無關,而是和大明有些關係。
“陛下,明王此舉其實是好事。”魏徵說道,“不管怎麼說,明王如今年紀尚且不大,過早成婚本就不是什麼好事,不管是明王自己想明白的這個道理,還是有人勸說,都說明明王在努力的剋制自己的慾望。”
李二點了點頭,對於這一點兒,他意外之餘,也很是欣慰。
“少年人,戒之在色。”房玄齡也說道,“明王殿下能自身明白這個道理,便以勝過詩書萬卷。”
對於他們來說,給李承乾送女人過去,那不過是為了那個名分,免得李承乾亂來找個異族女子罷了。
至於你具體什麼時候成親,這倒是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這個姑且不提。”李二笑道,“河間郡王傳來訊息,說是吐蕃如今正在和大明的邊境開戰,松洲那邊可有訊息傳來?”
“回陛下,暫且沒有。”兵部尚書侯君集立馬起身道。
“這就奇怪了。”李二道,“吐蕃此舉是為何意?還真就是那祿東贊說的,叛逆襲邊?”
李靖聞言道:“應該就是如此,如今吐蕃不管怎麼看,都不敢輕易和我們交戰才是,畢竟他自身叛亂都還沒平定,豈敢如此?”
這倒是事實。
這年頭的吐蕃,實力其實還不夠,不平定叛亂,他們永遠沒有下來的能力。
當然,這麼說其實也不對,可目前吐蕃還真算不得一個勁敵。
“大明王廷可有應對之法?”侯君集問道。
房玄齡則是說道:“陳國公勿憂,河間郡王傳信有提到,明王已經率怨軍出擊了,而在這之前,鐵勒部也已經判了五千鐵騎馳援邊境,想必定是無憂。”
“這個倒不用擔心。”李二說道,“高明那小子,可不單單是安排了大軍,還從草原上抽掉了數萬民夫,別說吐蕃叛逆不過萬餘,就是再來一萬,估計都不夠他們打的。
唯一讓朕想不明白的是,高明為何要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