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廷的宴會自然和大唐不同。
大唐這種正式宴會,向來都是分餐制,主客雙方各坐一邊,既顯重視又不會太疏遠。
可大明王廷卻是數十張大圓桌置於會場之中,頗有幾分後世酒宴的意思。
李承乾之所以這麼做,一來是因為方便,二來是想和大唐區分開來。
處處都效仿大唐,對於大明王廷的發展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大明必須有著自己的特色,這對於樹立大明自己的文化是極其重要的。
文化不單單是識文斷字,而是囊括了很多。
當然,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塑造出來的,它需要足夠的時間去沉澱,去適應。
不過時間而已,李承乾有的是時間去磨。
這會兒眾人都三五成群的坐在會場兩旁閒聊。
不管是大唐還是大明,在某一點兒上都是通用的,那便是嚴苛的尊卑之別,作為主人同時是國君的李承乾未到,那自然是不會開宴的。
“入座。”李承乾一到,便擺擺手,示意酒宴開始。
雖然是大圓桌,但座次還是極其講究的。
能坐上主桌的人,寥寥無幾。
李承乾自然首當其衝,而作為遠道而來的李孝恭,牛進達則是分列左右。
契苾何力與伊原峰則是依次坐在兩人身旁。
普西偌和伊原錫順之,最末位的便是長孫衝。
按理說,長孫沖和伊原峰的官階都不夠坐在主桌。
不過兩人都是迎親的使節,加之送親的正副使嚴格來說都是武將,也就有了這樣的安排。
至於其餘人等,自然也有各自的座次安排。
除了尉遲寶林和劉三這些人要負責安保以外,大明王廷在日月山的官員,幾乎都來了。
也是嚴格按照官階依次落座。
當然,他們今日的工作就是陪襯,或者說,是李承乾需要。
至於卓次的擺設,也是按照一二三四五這種階梯性及其明顯的方式佈置的。
而在李承乾他們主桌右邊的一桌,便是長樂等人。
她們這一桌,嗯,陰氣太重……
有長樂、武媚、蘇氏、侯氏還有契苾何力的母親以及普西偌等人的家眷,就連慕容婉秋都在他們這一桌。
若非是小花回來的時候生病了,估摸著也會出現在今日的晚宴之上。
而在主桌左邊,便是以王玄策為首的幾位侍郎負責招待地位相當的使節官員。
再之後,便是房遺愛這些二代們,招呼著其他人。
“殿下這酒宴倒是新穎,和老夫在長安參加過的酒宴,卻是大有不同。”房遺愛他們桌上,一大唐禮官說道。
房遺愛聞言,直接說道:“你個土包子見過啥?”
那禮官差點兒氣吐血,我他媽這是客氣!
客氣你懂不懂!